1 |
翟利华;王长海;韦冠一;万可友;李梅;李雪松;张子斌;;大电流加热的热腔离子源结构设计[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
2 |
魏会领;曹建勇;余珮炫;邹桂清;周红霞;杨宪福;周博文;罗怀宇;耿少飞;;HL-2M装置5MW中性束加热束线离子源放电室的研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六卷)——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辐射物理分卷、核工程力学分卷、核测试与分析分卷)[C];2019年 |
3 |
任秀艳;曾自强;;强流弧放电离子源实验台架用磁场系统设计[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
4 |
曾自强;任秀艳;李公亮;米亚静;屠锐;;强流弧放电离子源实验台架研制进展[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
5 |
孔庆升;;离子源在真空镀膜中的应用[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6 |
刘湧;;阳极层型气体离子源的特点及应用[A];薄膜技术高峰论坛暨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7 |
张文台;郭美如;;一种电子碰撞型离子源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
8 |
陈士祥;蒋国英;李日新;吴玉珍;林美娟;厉学文;过骐千;朱惜安;;永磁微波离子源的研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电子束焊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
9 |
郑侠;贾先禄;;负氢多峰场离子源发射度改善的实验装置[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
10 |
缪竞威;师勉恭;杨百万;唐阿友;许祖润;杨朝文;;~4HeD~+纯净束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
11 |
陈红涛;沈冠仁;刘乃义;高福;;高频离子源的改进和研制[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12 |
宋执中;于金祥;郭之虞;明建川;袁忠喜;彭士香;王忠义;;永磁微波离子源[A];2004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13 |
崔保群;唐兵;马鹰俊;马瑞刚;姜冲;陈立华;蒋渭生;;磁场可调永磁微波离子源研制[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14 |
陈立华;;离子源引出系统的计算研究[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15 |
明建川;王锦辉;金杰;白玉兰;徐志潜;朱启良;王晨;丁佳;梁爱风;徐景;;注入机用永磁微波离子源[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16 |
宋国芳;贾先禄;秦久昌;;内部离子源的结构优化设计[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3[C];2014年 |
17 |
黄琪;陈庆川;冯春堂;李民久;;大面积射频条形离子源研制[A];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18 |
葛涛;史平君;李振国;;一种基于高频、高压隔离技术的新型离子源电源设计方案[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
19 |
徐蓉;赵捷;宋执中;彭士香;张萌;吕鹏南;任海涛;于金祥;袁忠喜;郭之虞;;微波离子源放电室材料对离子比的影响[A];2008年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电子束离子束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电子束焊接学术交流会、粒子加速器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离子源学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2008年全国高能束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粒子加速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
20 |
韦江龙;谢亚红;许永建;张黎;;感性耦合射频离子源等离子体产生模拟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