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
【摘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定位和ELISA检测技术对野蚕黑卵蜂(Telenomus theophilae)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在野桑蚕和家蚕雌蛾性附腺分泌部分泌细胞中的内质网上合成,在Golgi体上修饰后,经过分泌颗粒的浓缩与传递,被贮液囊周围的微绒毛吸收,通过分泌细胞腺腔分枝到分泌部腺腔中,再由分泌部腺腔逐渐汇聚到管状的贮存部腺腔中,在雌蛾产卵时,分泌到中输卵管,涂布于卵的表面,随之产出体外.
|
|
|
|
1 |
韦国栋,戎念杭,叶恭银,高其康;寄主识别利它素诱导野蚕黑卵蜂寄生马尾松毛虫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5年02期 |
2 |
高其康,胡萃;影响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和接受的一些因素[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7年06期 |
3 |
孙守慧;高其康;;野蚕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合成、分泌及传递途径[J];自然科学进展;2008年11期 |
4 |
胡京生;昆虫利它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应用的前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5 |
刘波;七星瓢虫对甜菜蚜及其寄主植物蚕豆利它素的反应[J];福建农业学报;1994年03期 |
6 |
陈品南,胡萃,程家安;野蚕黑卵蜂的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1年04期 |
7 |
黄琼,周祖基,杨伟;作用于川硬皮肿腿蜂的利它素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8 |
雷朝亮;宗良炳;钟昌珍;舒朝英;刘涛玉;;麦蚜茧蜂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4年03期 |
9 |
胡萃,叶恭银,王选民;野蚕黑卵蜂性比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3年02期 |
10 |
王贵强,JohnE.Laing;利它素对赤眼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影响(英文)[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11 |
刘永华;叶恭银;李鲜花;;温度对野蚕黑卵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J];昆虫天敌;2006年03期 |
12 |
娄永根;程家安;;褐飞虱利它素及其与水稻品种的关系[J];植物保护学报;1994年04期 |
13 |
邓莉,罗志良,戴开甲,曹爱华;黑卵蜂寄主识别利它素的性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14 |
欧晓明;;昆虫利它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苏农药;2001年01期 |
15 |
刘永华;阎雄飞;叶恭银;李鲜花;;不同食料对野蚕黑卵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J];华东昆虫学报;2006年02期 |
16 |
刘永华;阎雄飞;叶恭银;李鲜花;;野蚕黑卵蜂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J];昆虫天敌;2007年01期 |
17 |
刘万学;杨勇;万方浩;金道超;;丽蚜小蜂对B型烟粉虱不同利它素源的行为反应[J];中国生物防治;2008年02期 |
18 |
孙新涛,林乃铨,王黎明,陈和杰;化学和物理因子在寄生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J];武夷科学;2003年00期 |
19 |
Nasser S.MANDOUR,任顺祥,邱宝利,Sahar FAZAL;烟粉虱B生物型若虫、皮蜕及成虫提取物对双斑蚜小蜂行为的影响(英文)[J];昆虫学报;2003年06期 |
20 |
欧海英;田明义;阮琳;何余容;谢梅琼;;寄主利它素和学习行为对赤眼蜂嗅觉反应的影响[J];环境昆虫学报;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