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患者16例;小腿软组织缺损范围(4.0~6.0)cm×(3.0~4.5)cm,胫骨骨缺损长度4.5~8.0 cm,平均6 cm。先清创取出死骨块、VSD技术覆盖创面控制感染,再用Ilizarov骨搬移技术使骨缺损修复,骨折愈合。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分析其骨折愈合时间、带外固定架时间、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11例应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修复,3例通过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2例经换药愈合,软组织修复良好。使用VSD 3~6期,平均4.8期;带外固定架时间6~18个月,平均10.3个月;骨段搬移延长4.5~8.0 cm,平均6 cm;骨折愈合时间6~15个月,平均9.8个月。根据Paley骨折愈合与功能分级评价骨搬移结果及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联合皮瓣、VSD技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及骨外露具有操作简便、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可随时调整纠正畸形等优点,值得推广。
|
|
|
|
1 |
王晓勇;张忠荣;邓天琼;张怡五;蒲渝;;应用皮瓣、骨搬移技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7期 |
2 |
秦泗河;;读《骨搬移治疗骨缺损与骨不连》有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24期 |
3 |
于大淼;廉永云;;骨搬移技术治疗骨不连的分子机制研究初探[J];医学综述;2014年07期 |
4 |
胡波;涂洪波;孙红振;杜全印;王爱民;;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J];实用骨科杂志;2009年03期 |
5 |
李成权;于晓东;刘宏志;;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8例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年08期 |
6 |
马彪,龚晓浪,彭喆,陈平民;骨搬移法治疗大块骨感染缺损及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
7 |
杨大威,徐玉东,周冬枫;骨搬移法对下肢缺血疾病疗效的基础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8 |
鲁秀国;王娟;王延国;翟贵亮;周忠水;王政;冯楠;;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S1期 |
9 |
;中日联合举办“田氏脊柱骨刀手术应用及骨搬移新技术”学习班通知[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年04期 |
10 |
周建旭;马宪平;王岭;路子峰;吕君;;骨搬移法配合中药治疗骨髓炎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30期 |
11 |
项毅;续力民;孙振军;吕继宏;郭英萍;;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外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年01期 |
12 |
王军;;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3期 |
13 |
曲龙,施京辉,刘黎亮,金浩,郭洪斌,黄殿栋,苏恩亮,汤福刚;骨搬移法治疗骨感染、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23期 |
14 |
李杨;;骨搬移-延长手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年21期 |
15 |
沈为民;于葳;张秀丽;杨利;李雪梅;武立新;高莉;张海霞;周静娴;李艳磊;樊玲玲;于琦;顾小燕;;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护理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9期 |
16 |
张杜娟;穆红;李俊;;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及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年02期 |
17 |
班照楠;黄富国;王莹;;骨搬移、骨延长术治疗长骨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体会[J];华西医学;2014年05期 |
18 |
谷丽娜;侯春影;;骨搬移治疗四肢长骨缺损及骨不愈合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
19 |
支小卫;张小军;张永锋;封鹏;;使用自制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折术后感染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年29期 |
20 |
沈立锋;郭峭峰;黄凯;张展;张晓文;张春;;带蒂组织瓣结合骨搬移技术治疗小腿感染性软组织缺损及大段骨缺损[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