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双柱骨折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双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中心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并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统计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病例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115.4±13.2)d,平均121.8 d;未出现关节感染病例;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4.6%,无继发膝关节内外翻或后侧平台塌陷、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双柱骨折有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复位再丢失率低的特点,能较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
|
|
|
1 |
马骁;卡索;刘成;李丹;刘守应;王永成;;手术治疗复杂髋臼双柱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年06期 |
2 |
李连欣,周东生,张进禄,王鲁博,王伯珉,孙占胜;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附21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年14期 |
3 |
王孝辉;廖文胜;丁强;刘玉强;;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05期 |
4 |
王志红;张英泽;张奉琪;彭阿钦;;髋臼双柱骨折继发性匹配的生物力学研究[J];河北医药;2008年11期 |
5 |
谢嘉禧;曾桂平;徐尼亚;;髋臼双柱骨折90例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7期 |
6 |
糜丽梅;陈玲;吴姗;张毓洁;涂成华;;影响髋臼双柱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8期 |
7 |
谢小平;姜雄;;髋臼双柱骨折19例手术治疗[J];四川医学;2006年10期 |
8 |
林钊雄;;前后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2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10期 |
9 |
田万军;吴博;;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07期 |
10 |
马骁;卡索;刘成;李丹;刘守应;王永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2年04期 |
11 |
黄进成;刘曦明;;髋臼双柱骨折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年08期 |
12 |
袁斌;;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29期 |
13 |
蔡贤华;吴咏德;刘曦明;张红喜;;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站立位力学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年06期 |
14 |
王忠远,闫飞,张湘生,黄凌云,张强,胡小锋,施向春;“八”字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15 |
马战胜;刘时璋;刘宗智;;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1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
16 |
王宝武;;不同手术入路对髋臼双柱骨折远期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年30期 |
17 |
吴咏德;蔡贤华;刘曦明;张红喜;;前路钛板加方形区螺钉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坐位生物力学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3年02期 |
18 |
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年07期 |
19 |
黄进成;刘曦明;蔡贤华;王志华;雷建银;张继平;;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
20 |
贾健,裴福兴;髋臼双柱骨折合并同侧浮肩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7期 |
|
|
|
|
|
1 |
凌义龙;张胜军;李志龙;胡关彪;王洪灿;魏平洋;张居适;;前后联合进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
2 |
孙玉强;金东旭;唐明杰;鲍琨;陈圣宝;曾炳芳;;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治疗[A];第一届长三角地区创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
3 |
孙玉强;梁吉华;;髋臼双柱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相关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