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采用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超声和左心室造影检查为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者共计132例,其中男59例,女73例;年龄18.2±10.6(2~49)岁;缺损口左室面直径13.8±4.5(10~24)mm。按选用封堵器的类型分为小腰大边封堵器组和对称封堵器组。术后随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ECG变化。结果小腰大边封堵器组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12.8±10.9(2~32)岁,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6~16mm;对称封堵器组74例,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15.4±10.8(2~49)岁,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6~24mm。小腰大边封堵器组和对称封堵器组术后3~6个月残余分流的发生率(3.4%比4.1%),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5.2%比5.4%)、主动脉瓣反流(3.4%比6.8%)和右室流出道狭窄(3.4%比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EC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腰大边封堵器和对称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巨大囊袋形室间隔缺损效果满意,但需要注意两种封堵器选择的不同适应证,以保证最好的封堵治疗效果。
|
|
|
|
1 |
张彤,周乐今,武丽萍,孟洁,孙银松;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11期 |
2 |
周陵,陈绍良,方五旺,马玉玲,叶飞;应用Amplatzer非对称性室间隔封堵器介入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J];临床荟萃;2005年13期 |
3 |
李健;张华;郑若龙;蔡菁;高春恒;崔俊友;苏伟;孔祥清;;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年05期 |
4 |
陈丽娟;李淑梅;张文琪;马力华;回长玲;;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0例[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
5 |
李卫萍,秦永文,赵仙先,廖继安;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11期 |
6 |
李卫萍;赵宝珍;秦永文;赵仙先;熊文峰;蒋栋;姥义;柳标;;彩色超声心动图评价非对称型封堵器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年02期 |
7 |
朱润硕;徐岩;程自平;许邦龙;陈斌;吴继雄;史学功;;国产对称型封堵器封堵膜部室间隔缺损的近期效果[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3期 |
8 |
陈宇;张道全;孟召辉;;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6例[J];西南军医;2010年06期 |
9 |
杨剑;易定华;左健;杨丽芳;李军;张军;孙立军;;应用国产对称双盘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
10 |
邱春光;陶海龙;黄振文;陈庆华;张晓;张金盈;韩战营;秦石诚;;室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封堵左心室入路术式疗效评价[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
11 |
刘煜昊;蒋世良;胡海波;赵世华;凌坚;郑宏;徐仲英;黄连军;;多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2007年11期 |
12 |
朱琦,王莹,华益民;超声心动图指导室间隔缺损堵闭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8期 |
13 |
韩勇;田杰;;室间隔缺损的合理治疗探讨[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
14 |
周蕾;陆凤翔;许迪;孔祥清;雍永宏;陈莉;杨荣;盛燕辉;曹克将;;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5 |
李卫萍,秦永文,赵仙先,廖继安;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膜部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
16 |
司彪;乔彬;井西波;王志恒;;肺动脉左心房瘘封堵成功一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
17 |
金伟东,王晓彦,刘小敏,陶以嘉,陈炜;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心房间隔缺损效果评价[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8 |
周滔;沈向前;周胜华;祁述善;方臻飞;胡信群;吕晓玲;;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07年08期 |
19 |
张恒,包宗明,蔡鑫,高大胜,史晓俊,王洪巨,宋伟,吕宏安;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疗效初评[J];安徽医学;2004年06期 |
20 |
严秋萍;刘利香;叶敏;陈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