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英文)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血清皮质酮(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电针组、埋线组、正常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按照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共接受21d各种不同的刺激,于造模第1d、第14d、第21d分别称量体重,记录24h糖水消耗量,并采用Open-field法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针组、埋线组分别给予百会穴电针、埋线干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CORT和ACTH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明显增加,行为学评分显著提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降低(P0.01)。埋线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垂直运动得分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也明显降低(P0.01),但是COR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与埋线干预均可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并下调血清ACTH含量;电针还能下调血清CORT含量。提示该作用可能是其抗抑郁的重要机制。
|
|
|
|
1 |
崔海;电针治疗30例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2 |
李丽萍,华金双,孙忠人;近10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3年04期 |
3 |
周菊华;王柔昉;;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9年12期 |
4 |
孙刚;胡玉玲;安振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
5 |
陈光,周东丰,沈渔邨,罗和春,贾云奎,舒良;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电针治疗反应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2年05期 |
6 |
韩毳,王磊,李晓泓,罗和春,赵学英;电针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3期 |
7 |
孙刚;孔兵;安祯麟;赵丽辉;胡玉灵;;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8 |
赵荣江;库木斯·巴雅合买提;;电针对抑郁症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
9 |
孙黎明;;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年08期 |
10 |
杨春宝;吴俊生;李有田;;电针配合百优解治疗抑郁症所致失眠34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年12期 |
11 |
王金龙;赵和丹;姚明荣;夏江明;;阿立哌唑与利醅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
12 |
刘兰英;陆倩;王玲玲;;电针对抑郁症患者氟西汀副作用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3 |
王宇;;针刺十三鬼穴治疗抑郁症验案4则[J];上海针灸杂志;2007年04期 |
14 |
郝卫平;李玉霞;;抑郁症的中医治疗[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
15 |
张树霞;雒云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0年04期 |
16 |
程坤,颜红,段可杰;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5年03期 |
17 |
李海燕
,周东丰
,宋煜青
,范建华
,罗和春
,赵学英;电针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血小板蛋白激酶C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
18 |
李秋艳,董延芬;电针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严重失眠患者2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3期 |
19 |
陈国歧,温乃义;电针合用抗抑郁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6期 |
20 |
马学红;王向群;黄文升;许珂;王雪芹;图娅;;电针对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