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消除疟疾进展及疫情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全国消除疟疾进展及疟疾疫情特征,为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对消除疟疾进展情况和疫情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828个机构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 861例,较2016年(3 321例)下降13.9%,中国籍病例2 675例(93.5%,2 675/2 861),外国籍病例186例(6.5%,186/2 861);男女性别比为11.4:1,主要集中在20~49岁组(80.8%,2 311/2 861);临床诊断病例9例(0.3%,9/2 861),间日疟573例(20.0%,573/2 861),恶性疟1 822例(63.7%,1 822/2 861),三日疟67例(2.3%,67/2 861),卵形疟352例(12.3%,352/2 861),混合感染37例(1.3%,37/2 861),诺氏疟原虫感染1例。全国范围内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2 858例(99.9%,2 858/2 861),输血感染病例3例(0.1%,3/2 861);疟疾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省(自治区),依次为广西(13.4%,382/2 861)、云南(11.4%,3 25/2 861)、江苏(8.4%,239/2 861)、山东(7.3%,209/2 861)和四川(7.3%,209/2 861)。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重症病例136例(4.8%,136/2 86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死亡病例7例(0.2%,7/2 861)。疟疾病例均在24 h内完成上报,3 d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为83.7%(2 396/2 861)。结论2017年全国首次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
|
|
|
1 |
陈平华;张萌;袁汝钊;杨挺立;钟新光;;东莞市2006~2010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02期 |
2 |
李亚楠;温亮;李承毅;张文义;孙海龙;邹文;李申龙;孙岩松;;中国2006—2010年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年02期 |
3 |
黄在松;;疟疾监测和监视措施的经济效益[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84年03期 |
4 |
张德胜;高润亭;马建设;;开封市1974—1983年疟疾流行病学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4年04期 |
5 |
河南省疟疾流行病学监测协作组;;河南省1990年疟疾监测工作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
6 |
郑军,龙浩宇,段绩辉;湖南省1998年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0年01期 |
7 |
李洪克;贵州省册亨县1998~1999年疟疾监测情况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1期 |
8 |
刘恒武;疟疾监测与实用研究[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
9 |
宁杰生,李劲;广西北流市1996~1999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1年01期 |
10 |
王雪华;富阳市1990~1999年疟疾监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1年06期 |
11 |
孙卫星,王根宝,赵家慧;南京市江宁区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年01期 |
12 |
王雪华;1990-1999年富阳市疟疾监测报告[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1期 |
13 |
邓群,赵玉林,文富香,陶锡成,蒋祖保;桂林市1995~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06期 |
14 |
邵永强,张孝和,何玲芬;温州市1997~1999年疟疾监测[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
15 |
黄光全,严本武,袁方玉,裴速建;湖北省疟疾联防30年成绩与经验[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
16 |
杜文军;王祥;刘志君;杨永;何泽民;;固镇县2005-2007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J];淮海医药;2009年03期 |
17 |
王娟芬;杨文康;左鸣飞;;海宁市2000-2007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
18 |
邓立鹏;杨静宜;;广西北流市1995~2011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年02期 |
19 |
张思淼;;灭疟巩固阶段的疟疾监测[J];中级医刊;1981年07期 |
20 |
钱会霖;全国疟疾专题委员会会议简讯[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