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摘要】:以湘油15、沪油15、优88和沪油17分别与临保系HYZ1-TAM杂交,在其F2利用与不育基因Bnms3和隐性上位基因Bnrf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临保系基因型单株进行筛选,并对筛选获得的单株进行测交验证确定是否为临保系基因型.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的转育F2群体共355个单株中,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62个标记基因型为临保系的单株,这些单株经测交证实有57株为真实临保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91.9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本研究所用的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Bnms4基因位点未出现显性可育等位基因.实验结果验证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开展该不育系统的转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
|
1 |
韩宏仕;;我国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的研究与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2 |
刘平武;李赟;何庆彪;杨光圣;;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年01期 |
3 |
陈凤祥,胡宝成,代秉勋,候树敏,李强生,吴新杰,费维新,张曼琳;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与6AB和S45AB遗传对比[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
4 |
袁代斌,蒲定福,蒙大庆,李之凡,胥岚,郭子荣,蒋梁材;高产优质胞核两系杂交油菜绵油12的选育[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5年01期 |
5 |
朱家成;高玉千;张书芬;文雁成;王建平;;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定位[J];河南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
6 |
张璞;李殿荣;田建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三交种的杂种优势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5期 |
7 |
秦信容;杜才富;;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J];贵州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8 |
王谋强;大白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及同源临保系的选育方法探讨[J];种子;1997年01期 |
9 |
王瑞,李加纳;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恢复系遗传判别[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0 |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