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俞巧钢  叶静  符建荣  马军伟  邹平  丁炳红  顾国平  范浩定  
【摘要】:研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浙江宁绍平原稻田生态系统氨挥发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紫云英、商品有机肥、水稻秸秆、紫云英+商品有机肥、紫云英+秸秆等还田均能明显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其中以紫云英还田和紫云英+秸秆还田效果最佳,可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损失量;有机物料的施用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可使水稻的产量不减产或略有增加,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庄舜尧,尹斌,朱兆良;表面分子膜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模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12期
2 王连君;刘中军;王继红;;黒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配施氨挥发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陈荣业;;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的估测[J];中国水稻科学;1986年01期
4 宋永林,姚造华,袁锋明,张淑香,王丽霞;氮磷钾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冬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北京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5 A.S.Black;陈国安;;预先施用尿对三种氮肥氨挥发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1986年06期
6 毛志泉,束怀瑞,张继祥,姬谦龙;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光合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张承先;武雪萍;吴会军;蔡典雄;;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基施不同氮肥的氨挥发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5期
8 毛志泉,王丽琴,沈向,束怀瑞,邹岩梅;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实生苗根系呼吸强度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年02期
9 奚振邦;施秀珠;黄伟祥;姚政;E.Humphereys;J.R.Freney;J.R.Simpson(CSIRO);;应用微气象学方法测定尿素的氨挥发损失[J];上海农业学报;1987年04期
10 O. Panda;K. R. Mahata;郭正涛;王丕武;;水田土壤淋失及氨挥发对氮的转化及损失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1990年02期
11 朱兆良,范晓晖,孙永红,王德建;太湖地区水稻土上稻季氮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J];作物研究;2004年04期
12 上官宇先;师日鹏;韩坤;王林权;;垄作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田的氨挥发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5期
13 杨振民;介晓磊;化党领;刘芳;刘世亮;韩富根;;不同C/N有机物料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2期
14 李菊梅;李冬初;徐明岗;申华平;秦道珠;;红壤双季稻田不同施肥下的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15 李宗新;王庆成;刘开昌;董树亭;王空军;张吉旺;刘春晓;;不同施肥模式下夏玉米田间土壤氨挥发规律[J];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16 王秋利;;施用有机物料对人参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17 王珏;巨晓棠;张丽娟;张家铜;袁丽金;;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8 高文伟;黄炜;贾宏涛;李赟;薛涛;;追施氮肥对土壤氨挥发影响的初步研究[J];玉米科学;2009年04期
19 倪康;丁维新;蔡祖聪;;有机无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小麦季氨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20 夏文建;周卫;梁国庆;王秀斌;孙静文;李双来;胡诚;陈云峰;;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体系氮肥氨挥发损失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新;杨露露;邓艳萍;赵言文;汪建飞;;水氮耦合对水稻田间氨挥发规律的影响[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苏成国;尹斌;杨林章;朱兆良;沈其荣;;太湖地区稻季氮肥的氨挥发损失及其防止措施[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继舟;周连仁;于志民;;控释氮肥的不同用量对稻田氨挥发及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晓晖;宋勇生;;太湖地区麦季氮肥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5 彭世彰;杨士红;徐俊增;高焕芝;;高效灌排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氮磷损失规律试验研究[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6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解玉萍;赵正雄;王月桃;刘冬梅;;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烟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尹斌;朱兆良;;稻田液态分子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许露生;戴其根;张洪程;霍中洋;许轲;尹斌;王德建;;太湖地区水稻优化施氮模式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唐劲驰;张池;唐颢;黎健龙;戴军;;FBO有机生物培肥体系在华南茶园土壤中的应用[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学周;坡缕石和氮磷钾对红芪养分吸收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秀斌;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赵利梅;水稻强化栽培农艺性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许仁良;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5 夏文建;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李成芳;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氮素转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杨治平;山西省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向镜;土壤氨释放对旱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郑存德;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生长影响及高产农田土壤物理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世伟;不同有机物料对风蚀土壤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时亚文;双季稻不同栽培模式氨挥发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3 丁新泉;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春雨;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杜春先;生物有机肥的挥发淋溶特征及其对土壤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6 张承先;水分和氮肥种类对麦田氨挥发及硝化反硝化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史金钟;有机物料对烤烟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宁伟军;浮萍与稻糠对免耕抛秧稻生、产量及氨挥发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张玉铭;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增俊;一定碳氮比条件下有机营养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一平;这样的施肥方法不可取[N];农资导报;2007年
2 刘耀恒;用好用活碳铵[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3 北农;盐碱地小麦施肥需注意[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4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刘元英;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简介[N];北大荒日报;2010年
5 记者 游文君 通讯员 林新 黄愉光;小蚯蚓让茶园更有机[N];梅州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