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复混肥中不同氮素形态对理化性状及肥效的影响
【摘要】:研究发现不同形态氮源化肥制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贮存过程中的氮损失率依次:铵态氮源(碳铵)酰胺态氮源(尿素)铵态氮+硝态氮源。贮存120 d各种有机无机复混肥pH、电导率(EC)变化不大,其中酰胺态氮的有机无机复混肥EC较小,含水量变化较大,其中酰胺态氮有机无机复混肥、铵态氮有机无机复混肥经过120 d的贮存有所下降,而硝态氮+铵态氮源有机无机复混肥含水量稍有提高。各种氮源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细菌数量较多,真菌很少,放线菌未检出。
|
|
|
|
1 |
祁金花;黄懿梅;张宏;安韶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释放N_2O潜力的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孟凯;赵军;;长期施肥对黑土氮素形态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2 |
文启孝;程励励;;土壤有机氮的化学本性[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
3 |
顾明华;区惠平;刘昔辉;黄景;黎晓峰;李柳霞;沈方科;江立庚;;稻草免耕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氮素生理群特征[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
4 |
吴建富;张美良;刘经荣;王海辉;;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红壤稻田氮素迁移的影响[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李荣华;;不同抑制剂组合对尿素肥效的影响(摘要)[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