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用多孔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羊左跖骨中段形成21 mm长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对照组单纯植入β-TCP;空白组骨缺损不作处理。术后1、3、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缺损区行放射学、组织学、生物力学和扫描电镜等检测。空白对照组6个月取材。结果实验组,骨缺损部位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
|
|
|
|
1 |
沙镝,英斌,吕永利,高景恒;骨组织工程的进展[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9年02期 |
2 |
杨志明!610041成都市,解慧琪!610041成都市;显微外科技术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地位与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
3 |
陈富林,毛天球,陶凯,丁桂聪,刘宝林,顾晓明;负载牙种植体的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构建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4 |
金丹,裴国献,王前;骨髓基质细胞与钙磷陶瓷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J];中华创伤杂志;2001年03期 |
5 |
VacantiCA
,BonassarLJ
,VacantiMP
,金丹;利用组织工程化骨进行撕脱指骨的置换[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1年04期 |
6 |
刘尚礼,宋卫东;组织工程学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进展[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1年01期 |
7 |
裴国献;骨组织工程研究现状与趋势[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
8 |
向勇,蒋伟
,蒋建新;第九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军战创伤外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交通伤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10期 |
9 |
万超,杨庆铭,邓廉夫,何川,沈玮,朱雅萍;兔MSCs-PGA复合物在RCCS中的成骨潜能[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陈滨;骨移植物与再血管化[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