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洪文,王兴盛,刘炜;宁优1号制种技术小结[J];杂交水稻;1998年S1期 |
2 |
罗红兵,何觉民,刘雄伦,杨友才;几种化学药剂对小麦生态雄性不育系ES-10异交结实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03期 |
3 |
曹基元,李伟明;威优402制种单产过4.5t/hm~2技术总结[J];杂交水稻;1998年S1期 |
4 |
林文,黄育民,沈顺来;R1对水稻开花习性的影响[J];福建稻麦科技;1996年04期 |
5 |
沈森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1994年06期 |
6 |
沈森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探讨[J];种子;1995年01期 |
7 |
马洪文,刘炜,王兴盛;宁优1号制种的技术认识[J];宁夏农林科技;1998年05期 |
8 |
李家和;协优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J];种子科技;1999年03期 |
9 |
朱新明;杂交稻制种上父本应用旱土耐寒育秧的异交增产机理初探[J];杂交水稻;1997年03期 |
10 |
杨赞林,甘斌杰,张少华;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J];安徽农业科学;1994年01期 |
11 |
周宗岳;提高父本花粉利用率研究[J];杂交水稻;1992年01期 |
12 |
杨保汉;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及其结实率研究[J];杂交水稻;1997年01期 |
13 |
汪扩军,李玉祥,张茂哲,蒋福元;培两优组合制种的气象问题研究[J];杂交水稻;2000年S2期 |
14 |
周建生,刘平,郑立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2期 |
15 |
徐志灵,张金家,陈金节;汕优63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标准的探讨[J];种子科技;1997年04期 |
16 |
童海军,马华升;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异交结实率技术[J];中国稻米;1997年05期 |
17 |
徐家谱,时艾旻;生态条件与杂交水稻制种[J];云南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
18 |
陶开战,叶杰林,周福统;杂交稻制种中激素的应用与效果[J];种子科技;2004年01期 |
19 |
李振宇,陈广红,王志兴,王绍林,蒋宝山;近常异交水稻不育系目标性状研究[J];垦殖与稻作;2004年03期 |
20 |
尹建华,潘熙淦,朱德瑶,张正国,邹国兴,潘皓,揭银泉;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续)Ⅱ.培矮64S/特青的高产制种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6年0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