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赵海霞,艾育德;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青光眼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J];眼科;1999年02期 |
2 |
丁荣晶,旅朝霞,周旭晨;心脏X综合征患者运动时血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5年06期 |
3 |
杨凌辉!266071青岛,鲍新平!266071青岛,蓝新英!266071青岛,严建平!266071青岛,高颖!266071青岛,郝军!266071青岛,贾刚锐!266071青岛;高压氧对糖尿病大鼠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1999年06期 |
4 |
梁华,陶国才,郭永军,王立文,马秀光,杨焕杰,贺雅琳;心肺复苏期家兔血浆内分泌激素含量的变化[J];天津医药;2005年09期 |
5 |
张晓娟,颜光涛,张凯,王录焕,薛辉;不同剪切力作用与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8期 |
6 |
陈正贵;孔祥廉;缪灿铭;郭应军;顾向明;孙健;马立坚;;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10期 |
7 |
黄铁群,林耀广,郭子健,朱元珏,罗慰慈;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失平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05期 |
8 |
李天亮,邓又斌,王林,杨好意,张清阳,毕小军,向慧娟,刘静华,黎春雷,常青;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后内皮素在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6期 |
9 |
冯小平;王临光;经先振;杨瑞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节律与昼夜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06期 |
10 |
车在前;范春玲;顾天华;吴永杰;赵光胜;;L-苯丙氨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液NO、ET和SOD水平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年02期 |
11 |
郑立文;王丽华;;坎地沙坦西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2007年03期 |
12 |
张洪玉,庞宝森,郭胜祥,杨媛华,翁心植;一氧化氮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
13 |
康建强;刘蓓菁;;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7年06期 |
14 |
王少兰;吕素芳;张月兰;;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
15 |
白云驰,阚志生,白洁;继发性脑损伤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和c-fos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1期 |
16 |
白云驰,阚志生,白洁;大鼠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5期 |
17 |
蒋立,陈绍宗,李学拥,王锐,马恒;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耳急性创面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流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5期 |
18 |
韩丽娜,顾瑛,刘凡光;血管舒张和收缩因子在曲张静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2期 |
19 |
曾晓华!400010,朱仕钦!400010,张兴明!400010,罗文军!400010,李生伟!400010;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年12期 |
20 |
张莉;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