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网下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辫状河储层隔夹层精细刻画——以渤海辽中凹陷LD-A油田馆陶组为例
【摘要】:渤海辽中凹陷LD-A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隔夹层类型多,储层连通性复杂,对隔夹层的精确刻画是规避钻井风险和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综合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从隔夹层成因及类型出发,充分考虑水平井网的特殊性,重构拟声波曲线提高测井对薄夹层的识别能力,利用变差椭圆求取平面变差参数,在基于模型的稀疏脉冲确定性反演的约束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对LD-A油田4井区馆Ⅳ油组的辫状河厚储层内部隔夹层进行了三维精细刻画。结果表明,LD-A油田辫状河储层隔夹层可划分为泛滥泥、落淤层、废弃河道泥和底部滞留沉积4类,其中泛滥泥为层间泥岩,落淤层、废弃河道泥和底部滞留沉积为层内泥岩;层间泥岩空间分布较为稳定,纵向遮挡效果好,层内泥岩呈零星片状分布,起局部渗流屏障作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拾取了确定性反演对层间泥岩的响应趋势,融入水平段信息后又对层内薄夹层的空间展布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充分发挥了地震反演和随机建模的优势。本文研究有效指导了钻井实施和分层系水平井挖潜,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
|
|
|
1 |
田振磊;;孤东七区西馆陶组砂体劈分及隔夹层研究[J];内江科技;2020年07期 |
2 |
毛正毅;;建设专群结合的井网的基本经验[J];地震学刊;1988年04期 |
3 |
张卫华;王秋良;李井冈;罗俊秋;郭熙枝;;三峡井网水位潮汐差异与含水层参数关系研究[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
4 |
罗超;郭建林;李易隆;冀光;窦丽玮;尹楠鑫;陈岑;;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及分布控制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年09期 |
5 |
郝志伟;王楠;孙明涛;师涛;武奉霞;巴素玉;;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储层地震反射假象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1期 |
6 |
郭一新;;华东井网十年回顾与展望[J];地震学刊;1991年03期 |
7 |
张章;朱玉双;全洪慧;;芦子沟地区长6油藏井网系统论证[J];地下水;2012年06期 |
8 |
;一九九四年度华东井网第15届专业会商会在安庆市召开[J];地震学刊;1994年04期 |
9 |
周思宾;杜箫笙;靳卫广;于荣泽;王洪超;;镇泾油田长8块储层压力传播研究与井网初步模拟[J];特种油气藏;2012年06期 |
10 |
车用太,鱼金子,刘五洲,李易全,宁立然,孙天林,刘北顺,谢跃勤,姚运生,颜萍;三峡井网地下水动态观测的技术系统[J];地震地质;2002年03期 |
11 |
王力坚,鱼晓利,曹新艾,王意超,刘明庄;陕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优化试验研究[J];地下水;2000年02期 |
12 |
周思宾;杜箫笙;秦菲;于荣泽;;长8超低渗透储层压力传播与合理井网形式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5期 |
13 |
王显荣;;巨厚潜山油藏立体开发井网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20期 |
14 |
程艾华;蒋迁;;江苏省地下水井网特征[J];地震学刊;1991年03期 |
15 |
闫云;;组合式井网在非均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9期 |
16 |
付宇;李凡华;于家义;;三塘湖油田低压低渗透砂岩油藏井网优化设计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