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干预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探讨

白卫星  薛绛宇  赵同源  李天晓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患者介入手术干预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性SSAH患者178例,病情严重程度按Hunt-Hess分级法,将手术干预时间分为A组(≤3 d),B组(3~14 d)和C组(14 d),分析术前分级,手术时间、年龄、动脉瘤部位及栓塞方式等因素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感染、术中血栓形成、动脉夹层、栓子事件以及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等)的联系。结果 Hunt-Hess4级、辅助栓塞和非W illis环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分级更轻的患者;年龄、性别和介入手术干预时间不对并发症的发生构成影响。结论介入干预颅内动脉瘤SSAH,条件许可时应及早进行。需特别重视需要应用辅助栓塞技术的病例以及W illis环以外的颅内动脉瘤,应对并发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关东锋;梁建荣;陈轶雄;李双保;景文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8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2 裴红霞;林金生;肖军;李志纲;朱灵;;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的对比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8期
3 杜志君;安东洪;李淼;;3D DSA遮盖表面显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4 宋瑞敏;王晶;王忠耕;;多层64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 张海涛;王永和;;影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6 张全忠;任建军;张信芳;李文帅;宋景元;;法舒地尔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ET-1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1年26期
7 王乃柱;;颈动脉入路栓塞治疗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多发颅内动脉瘤1例[J];当代医学;2011年14期
8 陈杰;罗俊生;郭闻师;关宁;霍晓川;王瑞;;3D-CTA联合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9 薛振生;;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乐永平;邵伯;吴晓宏;王大鹏;姜河;杨延池;肖国栋;;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11 李秀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7期
12 王存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一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S1期
13 郑功远;周志刚;;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7期
14 赵林;李林芳;刘增品;张立红;王铁刚;周存河;;颅内覆膜支架的介入治疗[J];临床荟萃;2011年18期
15 徐立婧;聂本津;张志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时机及疗效评价[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6 罗泽彬;;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1年12期
17 陈钰;薛华丹;张晓波;刘炜;孙昊;王萱;苏佰燕;何泳蓝;王客非;金征宇;;头颈部双能量去骨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J];协和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8 叶富华;周新民;徐向东;王沪旭;徐军;徐伟东;高恒;;亚急性心内膜炎并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脑疝一例[J];江苏医药;2011年16期
19 陈武;董辉;刘刚;陈贺;陈楠;;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9期
20 徐浩文;宋波;管生;许予明;;弹簧圈栓塞及胶栓塞介入治疗伴发Moyamoya综合征的颅内动脉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娜;连立飞;戚纪胜;;明确病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80例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沃华;赵洪洋;张方成;;不典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施海彬;;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4 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何学雄;林震旦;;颅内动脉瘤的自然发生史认识[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师林;;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莫雪红;华莎;张小征;马廉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朱刚;陈志;缪洪平;;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及其并发症处理[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彬;;旋转DSA及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与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樊斌;迁荣军;;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D-DSA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许璟;李吻;蒋定尧;陈贤谊;王六红;单玉栋;张建民;陈高;;破裂颅内动脉瘤急诊介入栓塞治疗[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源;颅内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因子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陈文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比较影像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荆朝晖;自噬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志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马朝晖;中西结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吴鹏飞;散发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与COL1A2、COL4A1、TNFRSF13B基因和微卫星位点D7S2421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家亮;颅内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鲁刚;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卢海涛;颅内动脉瘤发生与治疗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郭宗铎;MMP-9参与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病理过程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金福;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文武;石家庄市2003-2007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张小锋;转运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双全;雌激素缺乏对大鼠颅内动脉瘤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5 赵勇;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6 钱心炜;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额叶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温玉东;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短中期复发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郭鹏;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鹿明;辛伐他汀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及脑干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雷波;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皮质中VDAC1的表达与早期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毅;用AR值比用瘤体大小衡量破裂风险更有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衣晓峰 王慧颖;我国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重要进展[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3 刘建民 张永巍 (上海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主任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N];文汇报;2009年
4 樊哲江;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防复发[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衣晓峰 王慧颖 记者 韩雪;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获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余剑波;“霹雳样”头痛,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麦迪信;皮肤测试 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赵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杨鹏飞;颅内动脉瘤治疗思路要变?[N];健康报;2009年
10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杨凯艳;颅内动脉瘤引发脑出血的“定时炸弹”[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