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高压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空气中苯并(a)芘

王敢峰  缐引林  
【摘要】: <正> 苯并(a)芘(BaP)是一个强致癌化合物。常用它在空气中的浓度来衡量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其传统测定方法是薄层或纸层析分离后进行紫外或荧光测定,步骤繁琐、费时。近年来,开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BaP,但在净化样品时多用柱层析或液—液分配,所以费时和回收率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那红萍;苑向杰;;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儿配方奶粉中低聚果糖[J];生命科学仪器;2011年06期
2 冯建文,王凤麟;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素方法的探讨[J];饲料工业;2002年07期
3 蒋雄图,虞左向;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棒曲霉素的研究[J];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4 张清;李刚;;高压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与异抗坏血酸的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1期
5 何珊丽;胡燕玲;梁波;;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饮料中维生素B_6[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3期
6 刘月;王娅莉;张惠敏;于兰;安兰兰;;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那他霉素的含量[J];煤炭与化工;2013年12期
7 罗际卫;刘怡伯;游逸群;吴安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白普洛芬[J];分析化学;2006年09期
8 陈健;林真;张玉燕;钱疆;蔡少立;杨方;;食品中马来酸的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5期
9 史红梅;尹卓容;蒋文强;;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金丝小枣环磷酸腺苷的含量[J];食品科学;2006年05期
10 王惠宁;胡慧芳;俞濛;;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6β-乙酰氧基去甲茛菪烷眼药水含量[J];分析化学;1991年11期
11 肖占敏,衣学飞;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轻柴油族组成[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4年04期
12 赵世萍,陈玉武,付桂香;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年03期
13 皮静波,孙贵范,李松,李筱青,嵯峨井胜,山主智子;电化学检测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炼铜工人血清β-胡萝卜素含量[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年02期
14 E.P.Lankmayr;童淑琴;;应用化学改性柱的高压液相色谱法分析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类[J];环境污染分析译文集;1981年11期
15 刘庆菊;蔡波太;袁龙飞;周影;黄金成;何裕建;;基于高压液相色谱法的地沟油聚类分析方法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何日安;田霆;曾绍;;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特拉津的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沈建伟;王环;胡凤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海不同品种枸杞中V_B含量[A];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卢琼琼;李靖;魏俊发;;六渺位六苯并蒄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4 张强;杨海涛;任传清;;一种2,3,6,7,10,11-六取代醚类苯并菲的合成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5 李晓丹;王曜;朱蓉琪;顾宜;;苯并恶嗪与氰酸酯共固化反应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皮承富;余小灵;范方伟;江域;;咪唑苯并唑膦盐的合成及其反应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7 杨奕辉;施东辉;魏俊发;;功能性六苯并蒄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张学梅;张萍;李媛;;一种新型的1,5-苯并硫氮杂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边凌林;徐婕超;陈杰;张慧;曹卫国;;含氟苯并二氢噻唑及苯并二氢噁唑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段沅杏;张霞;申钦鹏;刘志华;杨光宇;韩敬美;赵伟;缪明明;;在线凝胶色谱-气质联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苯并[a]芘[A];云南省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5年
11 赵海燕;刘刚;;优势结构1,5-苯并硫/二氮杂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筛选[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2 姜天娇;朴凤玉;;3位取代的氧代苯并氮卓类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C];2015年
13 程燕南;杨俊;彭倩;周红霞;李丕旭;;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张海静;苯并[a]芘在高盐水体中的光化学转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唐国峰;基于苯并菲的稠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
3 王德佳;苯并唑和方酸菁染料的合成及用于离子和生物活性分子检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沈晓峰;基于苯并双咪唑的D-A型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5 田成;苯并菲啶生物碱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张朝波;四氢苯并二呋喃—咪唑盐杂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7 黄侠;3-位取代-1,3,4,5-四氢-2H-苯并[b]氮杂卓-2-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惊厥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8 王敏;大豆油苯并(a)芘检测与调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年
9 姜云;含苯并喹啉骨架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渤海大学;2012年
10 刘春红;水溶性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及其还原产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1 林飞;功能化六苯并蔻盘状液晶分子的合成及取向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5年
12 张寅宁;苯并菲类盘状液晶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3 武云云;含羧基及杂环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4 王海波;合成1,5-苯并硫氮杂卓及其衍生物的相关反应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5 孔令满;新型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16 苏慧;食用油中苯并芘前处理方法的建立及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