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的课堂应用:一种批判性反思
【摘要】:人脸识别技术已悄然走入课堂,成为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技术风尚。作为算法装置,这一技术将师生的身体和情绪放置于被注视和被计算的位置,忽视师生内心对安全感、信任感的需要,强化了一套外在于课堂的知识权力和价值观,反而可能抑制课堂活力和师生的自主性。人脸识别技术还深刻改变着教室不同区域的边界,迫使课堂生活向完全的"前台"生活转换,导向一种与教育的民主价值背道而驰的课堂形态,甚至危及师生的身心健康。建议就人脸识别技术对课堂生活的影响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讨论,重新审视这一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各种理由,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思索"为什么而识别"。设立专门的教育与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对已应用于或将应用于课堂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严格的伦理审议,更多倾听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