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兴安落叶松化学组成的研究

李民栋  纪文兰  
【摘要】:对兴安落叶松化学组成进行较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其特性如下:提取物含量较高,尤以热水提取物最甚,主要含阿拉伯糖基-半乳聚糖。苯醇提取物中除主要含树脂外,还有相当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总木质素含量与一般针叶材类似,但酸溶木质素很低;综纤维素含量比一般木材都低,其糖基组成分析表明在测定过程中阿拉伯糖基-半乳聚糖基本上流失,因此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不宜采用现行的标准方法;灰分含量较低,但有23种元素组成,其主要元素为Ca、K、Mn和Mg。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蒋杏芬,李民栋;兴安落叶松阿拉伯糖基半乳聚糖化学结构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6年01期
2 宋绍宽;刘智敏;;高寒地带的兴安落叶松立木采脂的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1989年03期
3 李亚清;张华微;杨海波;王心满;崔丽华;石玉红;;杜氏藻(Dunaliella sp.)多糖DPS-1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糖基组成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4 李亚清;杨海波;邵华岳;;螺旋藻多糖SPS-1的组成与结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5 李宏芳;;兴安落叶松制取高白度化学浆通过技术鉴定[J];生物质化学工程;1991年01期
6 郑淑贞;罗广建;林慧贞;黄方吕;;半乳聚糖硫酸酯—明胶复合物[J];广州化学;1986年01期
7 金永灿,李忠正;兴安落叶松硫酸盐制浆特性的研究[J];中华纸业;2000年12期
8 张洁,李忠正;兴安落叶松树木中酚类化合物组成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1年04期
9 濮安彬,陆仁书,李志,李会君;兴安落叶松刨花板生产线工艺设计特点[J];林产工业;1995年06期
10 马艳丽;方桂珍;金钟玲;;阿拉伯半乳聚糖-5-氟脲嘧啶的合成与缓释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年S1期
11 周恩宝;方洪壮;赵晨曦;刘娟;;兴安落叶松针叶挥发油的GC-MS和启发渐进式特征投影法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9年06期
12 陈柏林;电镜技术在木材微观研究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1988年02期
13 黄祖琇,孔祥虹,林新志;主链含乳糖基聚氨酯的合成[J];科学通报;1990年15期
14 李民栋;兴安落叶松木屑阿拉伯-半乳聚糖的制备及其化学组成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15 王书翰,李民栋,叶荣琴;兴安落叶松温水提取液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6 周永东;叶克林;;下锯法对落叶松规格材出材率及质量的影响[J];木材工业;2009年02期
17 林利民;费本华;王春明;刘一楠;孟黎鹏;;兴安落叶松规格材握钉性能及钉连接承载性能研究与评价[J];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18 王文杰;祖元刚;李雪莹;;兴安落叶松单宁含量的器官差异与季节变化[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年02期
19 李昌余;赵庆波;;落叶松胶合板工艺选择特点[J];林业科技开发;1991年03期
20 陆仁书 ,芦跃斌 ,刘志群;单宁胶兴安落叶松室外级刨花板的研究[J];林产工业;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易琦;;兴安落叶松引种试验区内的地理变异规律及最佳种源选择[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 卓丽环;王玲;;两种材色兴安落叶松种子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余涛;郝建玺;;兴安落叶松侧枝生长初步研究[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4 張鵬春;;大兴安岭东南坡兴安落叶松(Larix dahurica Turcz.)球果及种子主要害虫初步调查[A];中国昆虫学会1962年学术讨论会会刊[C];1962年
5 王玉华;刘涧樱;曹化荣;唐春生;高景文;;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的起源及生物特性[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吴克贤;李伟;楼玉海;;兴安落叶松结实规律及其影响因子[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7 张静;徐永波;刘光;;兴安落叶松种子园结实研究初报[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8 张培杲;杨书文;鲍务立;;兴安落叶松种子区的初步区划[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9 张含国;潘立本;;我国兴安、长白落叶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孙祝宾;王喜文;丁明秀;石金生;刘珍;鲍国章;;落叶松种和种源选择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丽;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森林生态系统菌根及其真菌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卓丽环;兴安落叶松种内红材型与变异类型-白材型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3 门丽娜;兴安落叶松不同生长时期诱导防御基因表达谱的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那冬晨;兴安落叶松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李冰;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徐伟;兴安落叶松诱导抗虫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李永裕;余甘多糖分离纯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焦洪双;采伐干扰和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及种群结构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9 朱咏华;Gpi17p—一酵母糖基磷脂酰肌醇(GPI):蛋白质转酰胺基酶复合物亚基的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马凌波;一、甜菊UDPG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二、甜菊肌动蛋白和EF1α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和分子进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广宇;气候变化和养分缺失对兴安落叶松碳收支相关指标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振;兴安落叶松基本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鲁艺芳;光照强度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组成抗虫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包慧君;兴安落叶松森林土壤碳排放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台秉洋;大兴安岭北部高山兴安落叶松树木生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6 朱雯雯;兴安落叶松转录因子CBF1和Actin基因的克隆及特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陈红梅;芳环桥连的双糖基假酰胺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刘琼;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森林群落外生菌根共生类型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翠;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特征[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朱晓明;不同纬度兴安落叶松水分参数对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安落叶松人工开花技术研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4年
2 王成周 王之言 牛云鹭 刘俊;食糖基本情况介绍[N];期货日报;2005年
3 王成周 王之言 牛云鹭 刘俊;食糖基本情况介绍[N];期货日报;2005年
4 王成周 王之言 牛云鹭 刘俊;食糖基本情况介绍[N];期货日报;2005年
5 徐清;诺维信:生物酶去糖基新技术[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陆 静;2003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医药成果扫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通讯员孟庆海 记者孟庆魁;新林局“五个统一”规范秋季采种[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8 倪 健;苷类--中药化学(十)[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刘卫国;五大连池市林产经济发展快[N];黑河日报;2009年
10 夏海霞;砍树容易种树难[N];中国水利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