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关于地震科学实验场的一些思考——地下云图

陈颙  徐逸鹤  蔡辉腾  李稳  
【摘要】:由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地质调查局合作建立的地震预报研究实验场为中国早期地震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多数预想目标未能达成,发展受到了阻碍。最近几年,实验场重新受到重视,并更名为"地震科学实验场"。结合目前地震学发展的前沿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增加"地下云图"作为实验场的新方向。利用高重复性、环境友好、安全性高的气枪震源,持续激发地震信号,实现对地下介质速度变化的连续监测;结合背景噪声成像获得的高分辨率3维地壳结构,构建4维(三维空间+一维时间)地下结构成像。"地下云图"可以反映地下速度和应力变化,为全国范围的地震监测预测提供新的业务手段,推动地震预测从经验预测到物理预测的转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芬;吴国华;;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06期
2 杨芬;金明培;赵家本;李宗兴;;滇西实验场水汞同步性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J];国际地震动态;2009年05期
3 吴有志 ,王正华 ,刘立群;太谷均衡实验场建设工程通过验收[J];地下水;1995年03期
4 李铁;抚顺中尺度地震实验场建设与相关问题研究成果介绍[J];中国科学基金;2003年02期
5 郭铁拴,卢振业,胡宏;滇西实验场地质构造背景对地震波波速影响的实验研究[J];地震研究;1988年03期
6 苏生瑞,STEPHANSSONOve,王士天;瑞典爱斯泼硬岩实验场地应力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7 王兰民,袁道阳;地震科技发展战略之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07期
8 张兴华,李珊,宋金玲;用断层形变资料探讨滇西实验场区现今构造活动[J];地震研究;1994年04期
9 徐宗和;张肇诚;;苏联地震预报研究及其实验场的发展概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6年10期
10 叶建庆;滇西实验场微震衰减与场地响应[J];地震研究;1993年01期
11 卢振恒;;国际地震预报研究实验场计划[J];国际地震动态;1986年10期
12 李彤起,杨崇义,杨静修,雷兰生,陈兰庆;滇西实验场水化学前兆灵敏组分及灵敏穴位的初步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1990年02期
13 杨芬;吴国华;;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12期
14 吴国华,罗增雄;1995年7月12日中、缅边境M_s7.3级地震前滇西实验场的重力异常反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15 胡先明;韩进;谢蓉华;邵玉平;牟雅元;杨晓源;;建议创建四川水库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实验场[J];四川地震;2008年02期
16 ;2001年第19卷《华北地震科学》总目次[J];华北地震科学;2001年04期
17 ;2002年第20卷《华北地震科学》总目次[J];华北地震科学;2002年04期
18 ;2003年第21卷《华北地震科学》总目次[J];华北地震科学;2003年04期
19 ;2006年第24卷《华北地震科学》总目次[J];华北地震科学;2006年04期
20 ;2008年第26卷《华北地震科学》总目次[J];华北地震科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大全;;地震实验场相关问题和大别山实验场建设背景[A];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5年
2 杨芬;吴国华;;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3 于世昌;;创建地震宏观监测实验场与科普宣教工作相结合的探索[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天中;高尤生;张卫平;;滇西实验场及其邻区的Q值[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5 王秀文;;浅谈地震科学的学科分类[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吴忠良;;地震科学及其对社会的贡献[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赵克常;张献兵;何永锋;;地震科学知识的大众传播[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石耀霖;陈棋福;马丽;;遗传算法及其在地震科学中的一些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9 胡彬;泽仁志玛;陈会忠;;网格计算在地震科学中的研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顒;;2020年中国地震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杨寿德;研究地震,东昆仑山有一个“天然实验场”[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姚攀峰;地震科学逃生理念亟待普及[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马旭弘;我省首个地震模拟平台开放[N];福建科技报;2008年
4 苏建成吴沙 吴晓惠 陈思煌 杨海英;福建省首个地震模拟平台建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