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籽粒脂肪的遗传改良
【摘要】:正 大豆油是世界上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产量居植物油首位。在大豆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豆油的品质要求更高了。大豆脂肪中的亚油酸和油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有些脂肪酸如亚麻酸,其性质不稳定,易氧化使油脂变质。因此,不断提高大豆脂肪含量,尤其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降低亚麻酸含量,是大豆品质育种的研究课题之一。
|
|
|
|
1 |
朱洪德,张军,费志宏;大豆脂肪蛋白质及其组份的遗传育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2 |
薛红;;主要气象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年04期 |
3 |
彭宝,张恒善,付艳华,高敏,孟庆福;大豆脂肪含量育种目标途径和方法的探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
4 |
姚振纯,刘继德;大豆脂肪酸组分与改良[J];大豆通报;1997年01期 |
5 |
王国勋;大豆品种生态研究——Ⅲ.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地理纬度生态分布[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79年01期 |
6 |
吕景良,吴百灵,衣翠文,吴桂荣;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脂肪含量研究[J];中国种业;1987年04期 |
7 |
纪令望;魏瑜;封朝壁;胡迪先;夏先林;吴桂英;;贵州香猪肌肉化学成分含量测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88年01期 |
8 |
孟祥勋;;大豆品质育种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1992年02期 |
9 |
赵德新,梁本国,黄本胜;河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10 |
甄志高,王晓林,段莹,赵晓环;气象条件对花生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J];花生学报;2004年03期 |
11 |
王秀荣,廖红,严小龙;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5年03期 |
12 |
张昌吉;刘哲;王世银;;虹鳟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水利渔业;2006年04期 |
13 |
刘波;张丽娟;苗保河;李向东;董庆裕;王凤娟;李凤兰;汪胜军;余松烈;刘立峰;;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
14 |
孟凡钢;富健;王新风;于志晶;马巍;彭辉;李华英;;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研究Ⅰ F_2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初探[J];大豆科学;2007年01期 |
15 |
孟凡钢;富健;王新风;于志晶;马巍;彭辉;李华英;;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Ⅰ——F_2代高脂肪组合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J];大豆通报;2007年02期 |
16 |
王淑英;温哲屹;李慧颖;;我国甜杏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J];北京农业;2008年09期 |
17 |
王晓洁;辛华;;北沙参栽培后期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的动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2期 |
18 |
鞠珍;李明贵;刁志娥;许永玉;;美国白蛾越冬蛹的过冷却能力、体内水分及脂肪含量[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
19 |
陈喜凤;谷岩;王楠;李琰;岳杨;吴春胜;;大豆长农18高油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
20 |
魏丽红;翟秋喜;;榛子果仁干物质与脂肪增长速率及积累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