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评估
【摘要】:构建了适合岩溶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价值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基于遥感资料、典型样点调查数据及社会公共数据,采用将物质量转化为价值量的方法,估算和评价了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有机质生产、固碳释氧、水土保持、营养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保育及景观游憩6项核心生态价值的损失。结果表明:(1)不同石漠化等级单位价值量分别为潜在12 483.88元/(hm2.a)、轻度7 425.97元/(hm2.a)、中度6557.83元/(hm2.a)、重度4 414.06元/(hm2.a)、极重度3 755.07元/(hm2.a)。(2)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损失量为210.85亿元/a,其中潜在、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损失量分别为8.72亿元/a,59.43亿元/a,101.15亿元/a,47.89亿元/a和5.66亿元/a。(3)空间分布上,各州市生态价值损失量变幅在12.92~56.57亿元/a之间,生态价值损失量大小依次为毕节地区黔南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安顺市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东南州。
|
|
|
|
1 |
何迺维,贲克平;生态经济指标体系设计和计量方法介评[J];农村生态环境;1986年04期 |
2 |
胡代泽;;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1年01期 |
3 |
陈建智;;城市环保战略目标定量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3年03期 |
4 |
汪俊三;陈毓华;张玉环;;全国环境区划技术方法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
5 |
曹凑贵,陈聿华;农业生态系统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
6 |
袁少军,范山鹰;浅谈确定判别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原则[J];中国环境管理;1996年05期 |
7 |
彭应登,梁鹏,王华东;浅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J];化工环保;1997年01期 |
8 |
许信旺;安徽省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池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
9 |
胡宝清,任东明;广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1998年02期 |
10 |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
11 |
李伟,陈国阶;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2 |
陈来成;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年01期 |
13 |
李智勤,林卫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3期 |
14 |
王静,宾鸿赞;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年02期 |
15 |
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年02期 |
16 |
李利锋,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
17 |
王媛,徐利淼;天津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8 |
石纯,黄孟沧;居住区生态适宜性指标体系的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8期 |
19 |
张凯;山东省全面小康社会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环境;2003年04期 |
20 |
平卫伟,谭红专,杨土保,周价,李硕颀,刘爱忠;洪灾危害程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