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
【摘要】: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方法以红霉素为起始原料 ,经过肟化、重排和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测定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10个红霉素衍生物 (YAM 1~YAM 10 ) ,所有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确证均为新化合物。化合物YAM 9的活性与红霉素相同 ,该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
|
|
|
1 |
方刚;段亚波;伍丽萍;吴晓峰;程永浩;吴松;;N-甲酰羟胺类肽去甲酰酶抑制剂的合成及抗菌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6年05期 |
2 |
张占涛,卢鹏,吴彩玲,宋艳玲,宫平;酰基内酯类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年03期 |
3 |
唐家邓;岑均达;;2′,4″-二乙酰基红霉素-9-O-杂环烷基肟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内抗菌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2期 |
4 |
刘春霞;;红霉素A、B、C、D及其衍生物的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6年06期 |
5 |
刘晓园;;Azithromycin的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1993年03期 |
6 |
刘露,杨瑶,施阳,许蓬,雷平生;(9S)-12-亚甲基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菌活性[J];药学学报;2005年05期 |
7 |
许先栋;新红霉素衍生物的结构修饰与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1999年07期 |
8 |
王金生;;Azithromycin[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9年02期 |
9 |
冯润良;宫平;赵燕芳;;红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英文)[J];中国药学(英文版);2006年04期 |
10 |
陈有亮,陈学敏,李桂兰,潘青;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1996年02期 |
11 |
叶发青,丁友梅,叶松,袁昕;诺氟沙星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年03期 |
12 |
王爱国;;第八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评选揭晓[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6年01期 |
13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投稿须知[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1期 |
14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投稿须知[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3期 |
15 |
;欢迎订阅2011年《中国药物化学杂志》[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17期 |
16 |
朱为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Dirithromycin[J];世界临床药物;1990年01期 |
17 |
田昌荣,杨双敏;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1996年03期 |
18 |
张淑蓉;中专药物化学的教学[J];药学教育;1998年04期 |
19 |
朱元元,张彦文;药物化学题库计算机管理系统[J];天津药学;2000年01期 |
20 |
郭宗儒;书评[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