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

柳永兵  
【摘要】: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尿毒清颗粒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胱抑素C(CysC)等生化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BUN、Scr、CysC水平,提高CCr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配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肯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晓春;徐卫平;;尿毒清颗粒、爱西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5期
2 任桂兰;;尿毒清颗粒联合爱希特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3 古力仙·热依木;加米拉·沙衣木;艾则孜·买买提;;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维吾尔族慢性肾功能衰竭512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9期
4 廉开胜;;中药灌肠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9期
5 刘昌发;陈精予;;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29期
6 刘春江;吴文;张江宇;;血栓通注射液与尿毒清颗粒联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15期
7 蔡辉;尹秀英;梁萌;许树根;龚春水;孙琪;;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6期
8 宋立群;裴春鹏;刘东慧;谢超;宋业旭;胡克杰;迟继铭;戴晓霞;;尿毒清颗粒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9年02期
9 严家荣;郑桂兰;黄小琼;刘盛来;黄威;邝少松;王刚;;尿毒清颗粒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10期
10 詹继红;王松;王映林;顾尽晖;;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1期
11 霍长亮;陈波;;内外合治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年02期
12 魏小红;肖燕芳;吴伟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合尿毒清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2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5期
13 翟建梅;甘耀;;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年30期
14 雷常坤;雷常勤;徐宗生;陈宁;范文婧;雷伟;;尿毒清颗粒与维持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15 张博;;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4期
16 张裕生;刘林星;张任权;;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外基质分子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年S1期
17 赵子秀;柴涛;彭明顺;;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23期
18 张燕;画宝勇;王少亭;;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6期
19 何学红,马进,王圣志,远方;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实验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年07期
20 时军;陈宝平;吕敏;;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补肾活血排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衰竭进展的影响[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双华;蒋成燕;陈登科;曹建林;周昌贵;;益肾解毒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血流参数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任金刚;;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吴德芸;;扶正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56例疗效观察[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侯连兵;杨西晓;王春霞;侯贻招;;尿毒清颗粒对小鼠耐寒机能和体液免疫循环抗体溶血素的影响[A];全国中药标准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家菊;韩履祺;赵淑珍;王珏;陈再影;;益肾四号系列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
7 王剑飚;樊绮诗;石厚荣;璩斌;;新参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铁缺乏的分型及预后判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存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4例临床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9 张瑞玲;;1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血液流变学的比较[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10 高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绪红;尿毒清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黎氏清雁;升清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王立新;慢性肾衰竭证候分布规律及益气活血蠲毒法机制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傅博;健脾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纤维化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李志更;基于多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金俊佑;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TH、EPO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卜晖;活化ARE通路对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8 王晓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芦苇愈伤组织盐适应性中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峻岭;慢性肾衰大鼠下丘脑组织食欲素A及其受体、瘦素受体及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徐苑苑;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模式及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莉;马晓燕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卞蓉;何学红教授中医药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彭灵;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路径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包小丽;壮肾排毒颗粒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赵红缨;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临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徐鹏;肾衰Ⅰ号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裴春鹏;灌肠Ⅰ号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张宇;肾衰宁颗粒延缓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定奕;补肾泄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黄振凤;回顾性研究:通腑降浊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洁;康臣药业新增尿毒清颗粒生产线项目开工[N];通辽日报;2011年
2 杨 春;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进言[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敬荐;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4 许永付;向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进一言[N];民族医药报;2004年
5 张 琪;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广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 孙升云;防肾衰,不妨小题大做[N];健康时报;2008年
7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刘永晓;三类药很伤肾[N];健康时报;2009年
8 林武;治慢性肾功能衰竭[N];民族医药报;2004年
9 张 琪;慢性肾功能衰竭证治八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成嘉廷;黔沪两地接力挽救花季女孩[N];贵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