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速离心-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4.3%乙酸溶液(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结果:槲皮素检测浓度在2.0~20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83%,RSD=1.03%(n=6)。该条件下,槲皮素SLN的包封率为80.2%,载药量为1.7%。结论:所建方法便捷、可靠,可用于SLN包封率与载药量的测定。
|
|
|
|
1 |
常明泉;黄良永;叶立红;袁胜浩;安志斌;王刚;;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J];中国药房;2011年27期 |
2 |
贾国慧;郑建飞;;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包封率分析方法的建立[J];上海医药;2017年03期 |
3 |
赵永新;赵子剑;王邹;;羧甲基茯苓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03期 |
4 |
于波涛,张志荣,刘文胜;提高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11期 |
5 |
王玲玲;邓盛齐;尹婕;任静;;伊达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年06期 |
6 |
倪倩;吴海燕;凌飒;刘洁;丁虹;;咪喹莫特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药师;2006年07期 |
7 |
晏子俊;李万玉;万坤;胡江波;张景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J];激光杂志;2014年12期 |
8 |
王襄平;梅兴国;;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包封率和释放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3期 |
9 |
李唐棣;郝丽梅;梅兴国;;脂质体包封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3期 |
10 |
莫穗林,陈玉玲,郭海燕,胡建国,吴伟康,梁天文,罗汉川,吴天浪,刘长秀,奉建芳;丹参酮脂质体的稳定性及包封率研究[J];中药材;2004年04期 |
11 |
申南竹;;新型包封聚合物[J];化学世界;1991年03期 |
12 |
范玲玉;陈立新;高李帅;杨军;;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包封料的研制[J];中国胶粘剂;2014年07期 |
13 |
张春娜;王小丽;曾昭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醌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8期 |
14 |
张阳德;吴焕林;王薇;罗文杰;;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
15 |
胡长刚,赵云强,田艳,何玉萍;复配体系自发形成囊泡包封药物阿司匹林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6 |
朱婷;李永吉;;提高水溶性药物脂质体包封率制备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21期 |
17 |
杨栋;王玮;张永玲;;盐酸氟桂利嗪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09期 |
18 |
马满玲;陈岩;;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J];中国药师;2008年09期 |
19 |
孟广慧;季惠军;宋迎;兰守彬;许宏琳;;利福平明胶微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及包封率检测[J];黑龙江医药;2002年01期 |
20 |
郑稳生;方夏琴;张宇佳;王璐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曲康唑传递体的包封率与含量[J];医药导报;201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