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三品种外种猪SLA-DQA基因的PCR-RFLP分析

于辉  李建东  赵海全  左启祯  李华  
【摘要】:对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的SLA-DQA第1和第2内含子部分序列以及完整的第2外显子进行群体分析,PCR-RFLP分型。结果表明:三品种猪在EcoRⅠ酶切位点上,基因型频率BB(0.5604)高于AB(0.3626)和AA(0.0769),B等位基因频率较高;在AluⅠ酶切位点上,基因型频率NN(0.6154)高于MN(0.3407)和MM(0.0440),N等位基因频率较高。三品种猪仅在EcoRⅠ酶切位点上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各组合基因型频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2个酶切位点上,杜洛克的杂合度最高为0.4966,依次为大白猪0.2774和长白猪0.1467。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泰雷;闫守庆;柏蒙蒙;侯永刚;吴明明;李戈;孙金海;;13/17罗伯逊易位猪CMYA 3基因多态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2 杨晓慧;刘源;唐辉;张宁波;武英;魏述东;姜运良;;猪MC4R基因Asp298Asn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商品猪背膘厚的关系[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3期
3 于辉;李建东;赵海全;左启祯;李华;;三品种外种猪SLA-DQA基因的PCR-RFLP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09期
4 马海明,柳小春,施启顺,黄生强,贺长青;湖南地方品种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多态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5 杨晓慧;刘源;武英;樊新忠;姜运良;;猪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6年19期
6 李碧侠;王学敏;任守文;葛云山;;猪PGC1基因与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7 陈俊峰;蒋思文;熊远著;;猪MC5R基因在7个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8 孙泰雷;闫守庆;柏蒙蒙;侯永刚;吴明明;李戈;孙金海;;13/17罗伯逊易位猪CMYA3基因多态性分析(摘要)(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3期
9 马海明,柳小春,施启顺,黄生强,贺长青,蒋隽;猪肌细胞生成素基因3'端侧翼序列PCR-RFLP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10 钱锦花;连林生;;撒坝猪及长撒二元杂交猪SLA-DQA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J];猪业科学;2008年06期
11 华绪川;张立凡;蔡兆伟;蒋晓玲;徐宁迎;张金枝;;猪FATP1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1期
12 周波,谈永松,刘红林,王林云;五指山、二花脸和皮特兰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13 孙有平,葛云山,刘铁铮,包承玉,徐晓波,大石孝雄;梅山猪血型的调查[J];江苏农业学报;1993年02期
14 白小青 ,王金勇 ,陈四清 ,童晓莉 ,王可甜 ,张凤鸣 ,王涛 ,潘红梅;CRP配套系B系猪H-FABP基因PCR-RFLP的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5年05期
15 王文君,陈克飞,任军,高军,丁能水,李琳,黄路生;中外不同猪品种生长激素基因遗传多态性检测[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01期
16 张冬杰;;SLA-DQA基因的多态性与仔猪初生重和30日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17 王文君,任军,陈克飞,丁能水,黄路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猪部分生产性能的关系[J];畜牧兽医学报;2002年04期
18 施启顺,黄生强,柳小春,贺长青,蒋隽;不同猪种E .coli F1 8受体基因的多态性[J];遗传学报;2003年03期
19 刘铁铮,徐晓波,许康朴,葛云山,谢云敏;基因型为杂合子的氟烷阳性猪检测[J];上海农业学报;1999年03期
20 李桢,曹红鹤,储明星,李宏滨,马月辉,郑友民,周忠孝;中外11个猪种H-FABP基因PCR-RFLP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慧;刘源;张宁波;武英;姜运良;;猪MC4R基因Asp298Asn突变的多态性及其与商品猪背膘厚的关系[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华绪川;张金枝;张立凡;蒋晓玲;徐宁迎;;猪ATGL基因5′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敏;王爱国;李宁;傅金恋;;中国地方猪种MC4R基因频率的研究(英文)[A];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辉;帅素容;邢晋祎;赵中权;;四个品种猪生长激素基因Msp Ⅰ酶切片段多态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赵云翔;陈永晴;任广彩;刘德武;;中外10个猪种IGFBP3基因PCR-RFLP多态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秋菊;吴珍芳;阳建辉;郑恩琴;;猪NRAMP1基因Intron 6 Nde Ⅰ位点的多态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戴丽荷;焦青贞;熊远著;;猪脂联素基因内含子2的A/G突变检测及关联分析[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泰雷;李戈;何晓波;侯永刚;柏蒙蒙;吴明明;孙金海;;13/17罗伯逊易位猪CMYA1基因多态性[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9 侯冠彧;曾鸿普;周汉林;管松;黄显洲;许尚忠;;CAPN1及其激活因子HRSP12基因多态与牛部分肉用性状的关联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修忠;周木清;李邦佑;周世同;吴世清;金尔光;刘洪彬;高建;张淑君;;奶牛催乳素基因多态性与产奶量的关系[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艳萍;猪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猪产仔数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逄大欣;猪肌生成抑制素作用靶位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鹤亮;日粮蛋白质对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流量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李惠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猪AD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运海;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猪克隆胚胎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乔海灵;青霉素过敏病人特异性IgE和IgG抗体、相关细胞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D];郑州大学;2005年
8 马海明;猪4个新基因的分离、物理定位及MyoG基因SNP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丽;钛柱撑蒙脱石(Ti-PLM)吸附饲粮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屈长青;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宏梅;猪NRAMP1基因PCR-RFLP多态性与免疫指标及生产性状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2 甘娜;应用RAPD标记和细胞质基因组PCR-RFLP技术研究大花蕙兰的遗传多样性[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唐春祥;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4 何建军;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尹刚;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促进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束长龙;苏云金芽胞杆菌Y41新型cry基因克隆及其质粒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米海峰;猪Pit-1基因部分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相关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8 刘珠果;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培养和成熟过程中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9 张引红;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多态性及其与猪产仔性状的关联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4年
10 孙鑫;pIFN-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猪部分免疫指标的关系[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立;冬季谨防猪瘫痪[N];河南科技报;2004年
2 洪学;猪五种常见病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5年
3 记者 叶斌;这只猪长“人手”?[N];雅安日报;2005年
4 伊世东;定点屠宰:不再半夜猪嚎[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5 树军;悲鸿画猪[N];人民政协报;2002年
6 王德富 肖勇;岳池外出民工回乡创“猪”业[N];广安日报;2005年
7 王篷;马来西亚宰猪千头遏病毒[N];检察日报;2000年
8 丁立威 丁乡;猪鸡分层联养法[N];新疆科技报(汉);2005年
9 丁立威;猪鸡分层联养效益高[N];云南科技报;2005年
10 丁立威;猪鸡分层联养效益高[N];中国特产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