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综述

杨亚非  谭久彬  邓正隆  
【摘要】:从初始对准误差模型及算法、状态估计方法、可观测度分析和传递对准四个方面,对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探讨了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王新龙,申功勋;惯导系统可观性的全面分析研究[J];航天控制;2002年03期
2 纪明;平台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及导航的软件设计[J];航空学报;1991年06期
3 房建成,祝世平,俞文伯;一种新的惯导系统静基座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王艳东,范跃祖;H_∞滤波在惯导系统地面快速对准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王新龙;;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最佳可观测子空间的定量研究[J];宇航学报;2006年03期
6 王新龙,申功勋,唐德麟;基于最优估计神经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研究[J];宇航学报;2002年03期
7 王新龙,申功勋;一种快速精确的惯导系统多位置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2年04期
8 陈兵舫,张育林,杨乐平;多分辨分布滤波在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2000年04期
9 聂莉娟,吴俊伟,田炜;H_∞滤波及其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毅,刘志俭;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天控制;2004年05期
11 任思聪,王墨君;带单轴稳定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J];航空学报;1988年09期
12 杨博;胡平华;敬军;;弹用平台惯导系统空中动基座对准技术[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13 任明荣,陈家斌,谢玲,刘星桥;采用小波神经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30期
14 宁月光;徐仕会;齐广峰;;惯导系统动基座对准精度试验评估[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5 王丹力,张洪钺;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次优滤波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16 王超;万峻;高大远;吴自飞;;单轴旋转惯导系统旋转周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2期
17 张东荣;叶斌;党进;;平台惯导系统飞行试验性能误差分析[J];飞行力学;2011年01期
18 赵永奎;;美空军的三种标准惯导系统[J];航空电子技术;1981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思刚;杜祖良;;舰载高精度平台惯导系统动基座对准技术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秀全;;基于振动测量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机载惯导系统中的工程实践[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练军想;吴文启;吴美平;胡小平;;机载惯导系统动态误差分析及旋转抑制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程曦;孙淑光;;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A];2007'仪表,自动化及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郑晓丽;冯谷;李玮奇;杨俊;祝运刚;刘宏志;;平台惯导检测设备设计[A];2019年(第四届)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9年
6 肖春雨;赵长彦;;563H系列惯导系统航向效应的测试与补偿[A];2011航空维修理论研究及技术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春艳;王国锋;詹丽娟;朱春云;纪杏红;;MEMS组合惯导系统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训忠;贾继超;李延龙;;低精度捷联式惯导系统对准方法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淑影;卜春光;王立鹏;王于坤;李壮;;基于无人机的五轴锥形冗余惯导初始对准算法研究[A];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10 董劲峰;郭伟;张岩;;现代控制理论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1 郭子伟;缪玲娟;沈军;;可观测性分析在改善静基座对准的工程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2 刘敬杰;刘瑞华;;微捷联惯导系统晃动基座初始对准算法的实现[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13 钱华明;马吉臣;施丽娟;;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导航传感器故障诊断[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4 洪慧慧;李杰;马幸;曲芸;;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综述[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5 孙寿才;谢玲;韩勇强;宋春雷;周建军;;一种基于惯性系和捷联惯组的运动基座初始对准方法[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16 裴军;施浒立;胡正群;;轨道机动时扩展卡尔曼滤波模型修正[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7 董鑫;欧阳高翔;;基于容积卡尔曼滤波的空间碎片相对导航[A];第二届空间目标与碎片监测、清理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8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逆向导航算法及其在捷联罗经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9 王新龙;申功勋;;机载捷联子惯导系统快速传递对准匹配方法研究[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0 袁秀红;黄辉;李朝阳;;单稳定轴自寻北航向系统[A];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诗强;面向空间目标接近操作的视觉惯导深组合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钱伟行;捷联惯导与组合导航系统高精度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杨萌;非线性滤波及在惯导系统传递对准中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袁保伦;四频激光陀螺旋转式惯导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于旭东;二频机抖激光陀螺单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陈楸;惯性导航系统中非线性问题的数值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孙瑞;基于二阶卡尔曼滤波的航天器姿控系统故障估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8 李宗涛;高动态捷联惯导系统的并行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夏家和;舰载机惯导系统的动基座对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霍学东;基于惯导/视觉组合的无人机相对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 郝菁;基于惯导/数据链协同的无人机集群导航定位算法研究[D];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2019年
4 王昱丹;空间稳定型惯导系统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乔道鹏;机载导弹的传递对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吴岩;微惯性组合惯导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赵红军;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晓乐;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在车载多传感器集成系统上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洪波;箭载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算法研究与仿真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10 冯大龙;捷联式惯导系统在无人掘进机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11 贺海鸥;强阵风作用下弹体上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2 刘晓庆;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标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3 陈来;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传递对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4 谈潇麟;基于摄像测量的舰载姿态基准快速传递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5 张琳;测量信号随机延时下的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16 彭文明;机载惯导系统数字接口技术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7 梁浩;初始方位对准及在轨修正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8 赵岩良;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和大失准角初始对准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9 宫海涛;惯性导航系统的初始对准方法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0 王勇军;舰载机惯导对准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哲明 吕军超 汪欢;首台IMU惯导系统飞行成功[N];中煤地质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