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综述
【摘要】:从初始对准误差模型及算法、状态估计方法、可观测度分析和传递对准四个方面,对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和分析,探讨了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技术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
|
|
1 |
王新龙,申功勋;惯导系统可观性的全面分析研究[J];航天控制;2002年03期 |
2 |
纪明;平台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及导航的软件设计[J];航空学报;1991年06期 |
3 |
房建成,祝世平,俞文伯;一种新的惯导系统静基座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4 |
王艳东,范跃祖;H_∞滤波在惯导系统地面快速对准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5 |
王新龙;;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最佳可观测子空间的定量研究[J];宇航学报;2006年03期 |
6 |
王新龙,申功勋,唐德麟;基于最优估计神经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研究[J];宇航学报;2002年03期 |
7 |
王新龙,申功勋;一种快速精确的惯导系统多位置初始对准方法研究[J];宇航学报;2002年04期 |
8 |
陈兵舫,张育林,杨乐平;多分辨分布滤波在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航天控制;2000年04期 |
9 |
聂莉娟,吴俊伟,田炜;H_∞滤波及其在惯导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3年06期 |
10 |
刘毅,刘志俭;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天控制;2004年05期 |
11 |
任思聪,王墨君;带单轴稳定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J];航空学报;1988年09期 |
12 |
杨博;胡平华;敬军;;弹用平台惯导系统空中动基座对准技术[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
13 |
任明荣,陈家斌,谢玲,刘星桥;采用小波神经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30期 |
14 |
宁月光;徐仕会;齐广峰;;惯导系统动基座对准精度试验评估[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
15 |
王丹力,张洪钺;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次优滤波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16 |
王超;万峻;高大远;吴自飞;;单轴旋转惯导系统旋转周期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2期 |
17 |
张东荣;叶斌;党进;;平台惯导系统飞行试验性能误差分析[J];飞行力学;2011年01期 |
18 |
赵永奎;;美空军的三种标准惯导系统[J];航空电子技术;1981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