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及其致病力
【摘要】:
<正>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被发现于1935年,命名为艰难芽孢杆菌(Bacillus difficilis)。1938年由Prevot根据其厌氧性质,将其划入梭菌属,改为现名。发现该菌时就发现它能产生毒素,引起实验动物死亡,但长期未引起重视。
|
|
|
|
1 |
苏文金;Bourlioux P.;;结合仓鼠菌群的C_3H无菌小鼠研究拮抗艰难梭菌定居的实验模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89年01期 |
2 |
Aspinall ST
,秦思栋;艰难梭菌的快速鉴定试验[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年03期 |
3 |
苏文金;肠道菌群与艰难梭菌相互作用的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1994年Z1期 |
4 |
苏文金;挥发性脂肪酸在拮抗艰难梭菌定居菌群屏障中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6期 |
5 |
王兴民,邝欣,孟筱琦,王成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艰难梭菌A毒素[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年04期 |
6 |
苏文金;抗生素在体内外对肠道厌氧菌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7 |
苏文金;肠道菌群对艰难梭菌拮抗作用的动物模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5期 |
8 |
苏文金;Bourlioux P.;;对引入仓鼠菌群的C_3H无菌小鼠拮抗艰难梭菌定居实验模型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2期 |
9 |
阮国瑞,范子文,张雪萍;一种测定艰难梭菌荚膜多糖分子量的简便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1994年05期 |
10 |
陈村龙,潘令嘉,周殿元,张秀荣;艰难梭菌在肠粘膜的定植及其对肠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1 |
范子文,阮国瑞,张雪萍;艰难梭菌荚膜多糖单糖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1994年04期 |
12 |
马雪瑛,郑荣梁,孟筱琦;艰难梭菌A毒素对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3期 |
13 |
阮国瑞;范子文;张雪萍;;艰难梭菌荚膜多糖的提纯和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4期 |
14 |
калиниченконФ
,刘锡亭;艰难梭菌引起假膜性结肠炎及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0年01期 |
15 |
孟筱琦,山川清孝,唐泽忠宏,中村信一,田中淳之;艰难梭菌A毒素的细胞致死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6年01期 |
16 |
范子文;张雪萍;阮国瑞;;艰难梭菌荚膜致病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4期 |
17 |
肖征,周贵民,李力;艰难梭菌毒素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5年01期 |
18 |
马雪瑛,郑荣梁,孟筱琦;艰难梭菌A毒素致细胞圆缩化和致死活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1期 |
19 |
傅思武,周殿元;艰难梭菌A毒素的纯化[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4年02期 |
20 |
蒋伟伦;孙荫;;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动态[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