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腐乳毛霉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变化的研究
【摘要】:在腐乳前发酵试验中对蛋白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脂肪酶、α-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糖化酶、果胶酶活的研究。结果表明:MHC-7摇瓶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4~38 h。MHC-7在豆坯上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2~34 h。在腐乳后发酵45天左右,各种酶活力不断下降,而谷氨酰胺酶酶活力持续增长使腐乳鲜味一直增长。当蛋白酶(65.4 U/g)、α-半乳糖苷酶(35.8 U/g)、脂肪酶(50.1 U/g)、α-淀粉酶(57.3 U/g)时腐乳已基本成熟。
|
|
|
|
1 |
李运锋,袁景淇;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状态变量及效益函数预报方法[J];化工学报;2005年07期 |
2 |
杨汶燕;林奇;王继伟;杜丽娟;;腐乳发酵过程中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1年05期 |
3 |
江景泉;张惟广;;腐乳的白点问题研究进展[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8年01期 |
4 |
杨孝东,仝仪,柯林平;大曲酒蒸馏过程中的质量探讨[J];酿酒科技;1992年04期 |
5 |
杨国军;潘兴祥;李博斌;;黄酒中无机元素来源及其与酒质关系研究[J];山东食品发酵;2005年02期 |
6 |
董昕;吕焱;;影响葡萄酒稳定性因素的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08年12期 |
7 |
张洁;刘宇超;于颖;徐桂花;;利用新分离青春双歧杆菌制作酸奶的研究[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
8 |
吴拥军;龙菊;程昌泽;王嘉福;;腐乳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和化学组分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9年03期 |
9 |
宋雪燕;;生物燃料乙醇进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5期 |
10 |
马振纲;黄云战;刘大鹏;周红杰;赵永洁;熊同强;范焱虎;龚加顺;袁文侠;胡光群;;基于PLC在普洱茶发酵车间的应用分析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
11 |
王文利;谢春阳;;毛酸浆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年08期 |
12 |
李平兰,张篪,江汉湖;植物乳杆菌G_8菌株产细菌素最佳条件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1999年03期 |
13 |
郑佩;林勤保;;枣酒发酵过程中不同加糖方式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01期 |
14 |
巫小琴;徐强;李燚;陶诗;黎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其酶活力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
15 |
王永芹;;基于对L-乳酸生产工艺的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
16 |
张晓峰,李里特,殷丽君,王家槐,辰巳英三,齐藤昌义;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年10期 |
17 |
兰菲;顾永祥;;丹贝(Tempe)发酵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及其功能性[J];科技通报;2009年01期 |
18 |
杨胜敖;;西瓜皮醋生产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调味品;2009年05期 |
19 |
陈雪梅;陈巧珊;黎英;;红曲霉在甜米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饮料工业;2010年03期 |
20 |
陈雪梅;陈巧珊;黎英;;红曲霉在甜米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