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区风力发电场建设前后的植被变化
【摘要】:调查了甘肃景泰荒漠草原区一处风电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区百兆瓦级风力发电场建设造成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6.79 g·m~(-2)·a~(-1),间接植被生产力损失量为91.43 g·m~(-2)·a~(-1)。随着扰动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降低,均匀度减小。在工程运行后,经历近10 a的自然恢复,核心扰动区虽然物种单一,但植被生产力是次级扰动区的两倍以上,为间接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50%和33%左右;而间接扰动区植被生产力仅为未扰动区的50%。总体上,风电工程扰动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不仅在于建设期对局地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完全丧失,更重要的是在运行期间对周边大面积间接影响区群落植被生产力的大幅度降低,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和持续性的。
|
|
|
|
1 |
马松尧;陈龙;滕泽宇;丁爱军;何子豪;;荒漠草原区风力发电场建设前后的植被变化[J];中国沙漠;2019年02期 |
2 |
陈昌笃;;中国荒漠的主要类型与经济开发[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年02期 |
3 |
黄德华,陈佐忠;内蒙古荒漠草原37种植物氮与灰分含量的特征[J];植物学通报;1989年03期 |
4 |
贺奇;殷延勃;曾乐;张文银;;盐池四墩子荒漠草原拟步甲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3年06期 |
5 |
张果;周广胜;阳伏林;;内蒙古荒漠草原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0年24期 |
6 |
戴小华,余世孝;遥感技术支持下的植被生产力与生物量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年04期 |
7 |
陈一鹗;论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在宁夏东部的界限[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2年03期 |
8 |
胡安;;国际篇[J];草业科学;2017年11期 |
9 |
王兰芳,夏连续,米景川;内蒙古荒漠草原东段夜行鼠类群落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7年03期 |
10 |
王宁;邢建军;林晨;能乃扎布;;内蒙古荒漠草原的网蝽科昆虫[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年06期 |
11 |
杜茜;沈海亮;王季槐;;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年02期 |
12 |
王艳荣;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反射特征及其与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13 |
李英年,关定国,赵亮,古松,赵新全;海北高寒草甸的季节冻土及在植被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
14 |
钟文勤,孙崇潞;荒漠草原中蝗虫、穴居脊椎动物的空间结构及其食物关系[J];动物学杂志;1980年02期 |
15 |
李俊生,宋延龄,王学志,曾治高;放牧压力条件下荒漠草原小型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J];生态学报;2005年01期 |
16 |
宋乃平;王兴;陈林;薛毅;陈娟;随金明;王磊;杨新国;;荒漠草原“土岛”生境群落物种共存机制[J];生物多样性;2018年07期 |
17 |
文小平;张银玲;李宏建;;荒漠草原恢复文献综述[J];科技广场;2013年12期 |
18 |
王志红;任金铜;戴华阳;杨可明;;贵州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分析:以威宁县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年09期 |
19 |
张存厚;王明玖;赵杏花;孙小龙;陈海军;武荣盛;;基于CENTURY模型的荒漠草原A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J];生态学杂志;2014年10期 |
20 |
尚占环,姚爱兴,郭旭生;宁夏香山地区植物群落α多样性初步分析[J];草地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