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坡头固沙植被若干土壤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摘要】:采用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沙坡头人工植被表层土壤(0~15 cm, 15~30 cm)物理因子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容重平均值在0~15 cm层小于 15~30 cm层,毛管持水量、空隙度在0~15 cm层大于15~30 cm层,各因子变异系数在0~15 cm层均大于 15~30 cm层。变异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土壤毛管持水量和空隙度在0~15 cm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层土壤水分有效变程最大为28 2 m,土壤毛管持水量有效变程最小为13 8 m,各因子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在85 3%~99 9%之间,显著大于随机部分的空
|
|
|
|
1 |
王其兵,李凌浩,刘先华,贺金生;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空间异质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8年05期 |
2 |
李哈滨,王政权,王庆成;空间异质性定量研究理论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
3 |
王政权,王庆成;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
4 |
王政权,王庆成,李哈滨;红松老龄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比较的定量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6期 |
5 |
白军红,余国营,王国平;地统计学在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5期 |
6 |
白军红,余国营,张玉霞;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构想[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S1期 |
7 |
邱扬,傅伯杰,王军,陈利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5期 |
8 |
李桂亭,邹运鼎,周夏芝,刘同文;干扰作用及空间异质性对大草蛉雄成虫捕食作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9 |
辛晓平,杨桂霞,徐斌,李向林;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异质性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4期 |
10 |
韩有志,王政权;森林更新与空间异质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