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

翟嘉宾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首先都采用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然后治疗组患者配合前列地尔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0%,其中治疗组7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显示治疗组GOSE≥7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刘玉芝;;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22期
2 李洪凤;孙波;;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A1期
3 吴琼;李晓凤;王大路;张广明;员红宇;刘海涛;;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年02期
4 陈光旭;廖志玉;;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5年11期
5 刘艳;朱明秋;林丽晴;彭兰云;洪然;;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4年03期
6 张会;;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4期
7 王文利;;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护理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年05期
8 翟嘉宾;;前列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9期
9 汤苏文;宋良鹏;王贲芬;孙西周;杜福宏;厉建元;;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特点及处理[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欧明辉;;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9年02期
11 席绪明;冯盛;何秋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23期
12 姚德良;;尼莫通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168例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08年11期
13 张俊星;鲍春梅;;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08年01期
14 杨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变化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15 鲍冉;胡绍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73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0期
16 姚长义,章小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7 李清华,包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与治疗(附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18 朱海玲;王海英;石美;郭伟明;;探讨丹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继;徐睿;万伟峰;吕国伟;籍新潮;;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童凌云;缪一挺;张浩;王勇;吴浩;马学通;马为众;蔡葵;;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综合治疗[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朱继;徐睿;万伟峰;吕国伟;籍新潮;;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王灯亮;康德智;游鸿海;林章雅;林元相;张元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B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齐尚书;刘恒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屠传建;顾志伟;宋大刚;柳建生;;参麦在防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疗效探讨[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沈一问;贺志华;宋惠明;曾刚;彭海涛;;尼莫同术野灌洗防治创伤性蛛血后脑血管痉挛18例[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时雷;贾学仓;;通络解痉汤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36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大会暨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田新华;庄再旺;刁艺;陈陆馗;黄延林;陈锷;张峰林;孙瑾;康俊龙;付之雄;林晓宁;;临时阻断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冯宝海;周政;;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脑血液动力学的评估[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陆士奇;SAH后脑血管痉挛继发脑损伤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罗伟;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3 张星;p38 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麦麦提力·米吉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其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崔岗;血管壁炎症反应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理中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张健;Raf-1激酶对SAH后脑血管痉挛及早期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红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中的表达[D];苏州大学;2007年
2 孙慧;克拉生坦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防治价值的系统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3 杨绮帆;亚低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和意义[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4 黄佳;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D];南昌大学;2007年
5 许鹏飞;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红素对颅内动脉瘤夹闭后脑血管痉挛和预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年
6 庞宇琛;半胱氨酰白三烯及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9年
7 王科;丙戊酸治疗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李晋川;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试验[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买吾拉江·阿木提(Maiwulajiang-Amuti);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党宝齐;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