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韶山,潘瑞炽;蓝光对水稻幼苗叶绿体发育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1994年03期 |
2 |
李继耕;叶绿体遗传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J];中国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
3 |
郭春绒,史瑞雪,王金胜,程玉香;铈对小麦幼苗叶绿体的保护作用[J];中国稀土学报;2000年04期 |
4 |
陈为钧,魏正贵,陶冶,顾月华,赵贵文;镧对烟草叶绿体光化学反应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1年04期 |
5 |
赵琦,唐崇钦,彭德川,匡廷云,李生海,温辉芹;叶片阶段性白化小麦的叶绿体激发能分配和荧光动力学特征[J];生物物理学报;1996年04期 |
6 |
王建林,徐正进,高峰;杂交稻与常规稻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1年05期 |
7 |
黄湛;水稻秧苗冷害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观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
8 |
郑兢贵,刘利华;杂交水稻细胞质效应研究——叶绿体、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J];中国农业科学;1987年03期 |
9 |
戴日春,薛建明;陆地棉黄绿苗突变体浙12-12N的叶绿素含量[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5年02期 |
10 |
张喜华,史振声;玉米杂交种不同世代叶绿素含量变化初报[J];玉米科学;1995年03期 |
11 |
刘乾刚;茶叶叶绿体在多酚类合成及其制茶转化中的作用[J];福建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12 |
白亚君,母树宏;喷施FeSO_4和尿素对失绿花生叶片中活性铁叶绿素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S1期 |
13 |
王瑞英,于振文,姜东;冬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光合色素变化及调控[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4 |
罗俊;利用叶绿体荧光参数及活性氧代谢等指标评价甘蔗品种的耐旱性[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0年10期 |
15 |
张应根,陈常颂,张方舟,张文锦;遮荫对夏暑乌龙茶叶片状态的影响[J];茶叶科学技术;2004年03期 |
16 |
陈志强,黄超武,章潜才;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叶片叶绿体性状超微结构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
17 |
谢甫绨,董钻,孙艳环,王晓光;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8 |
张喜华,史振声;玉米杂交F_0代的生化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
19 |
戴日春,薛建明,朱军;陆地棉新的黄绿苗突变体浙12—12N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研究[J];棉花学报;1995年03期 |
20 |
赵琦,唐崇钦,匡廷云,张世煌;玉米(Zea mays L.)中单14号及亲本叶绿体的组分和功能比较[J];作物学报;1996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