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摘要】: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构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评价体系,以区位商法、特尔菲法与加权求和的方法,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0~100分的一级开发区包括郑州、洛阳,46~69分的二级开发区包括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30~45分的三级开发区包括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10~29分的四级开发区包括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并分析河南省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缺少特色资源;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足,旅游产业的外向度较低;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失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打造精品景区,发展高端市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外向度;加强规划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等资源开发策略,旨在为河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
|
|
|
1 |
田喜洲;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J];生态经济;2001年12期 |
2 |
武锁庆,鄢和琳;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初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3期 |
3 |
喻湘存;生态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
4 |
王谊,陈存根,朱耀勋,马秀芳;陕西省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及吸引向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刘莲英;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江苏绿化;2002年01期 |
6 |
田喜洲;解决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问题的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2期 |
7 |
毛启明;开发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思考[J];科技广场;2003年07期 |
8 |
郑岩,仲桂清;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推动“大大连”旅游发展[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
9 |
卢晓玲,崔广羊;白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开发刍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0 |
郑岩,仲桂清;大连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开发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1期 |
11 |
袁书琪;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4年02期 |
12 |
罗辅燕,苏智先,张璟霞,岳宝良,邓于思;攀枝花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3 |
陈学林,戚鹏程,曹昀;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
14 |
赛江涛,张宝军;试论生态旅游资源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2004年06期 |
15 |
方怀龙;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16 |
袁书琪;孟铁鑫;缪芳;;论生态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J];福建地理;2005年04期 |
17 |
林和平,林水富;福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
18 |
田红;山东省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9 |
王昆欣;周国忠;;杭嘉湖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分布特征及整合思路[J];生态经济;2006年01期 |
20 |
田喜洲;;关于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深入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