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

管玥  刘佳鸿  何奇瑾  李若晨  糜欣苑  秦志珩  
【摘要】:利用1980-2019年华北平原4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将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3d及以上作为高温指标,综合考虑频次和持续时间,制定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等级;利用灾害发生次数和站次比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评估高温热害风险概率,为科学应对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保障夏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是华北平原夏玉米受花期高温热害影响加重的阶段,呈现连年发生、范围明显扩大的特征,河南省表现明显。(2)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高风险区主要为山东西部和河南省,山东西部以轻度热害为主,风险概率在10a一遇以上(≥10%)。河南省受灾范围广、频次高、程度重,重度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在10a一遇以上(≥10%)的面积占比为66%,5a一遇以上(≥20%)的面积占比为18%。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龚元石;陆锦文;B.Huwe;B.Allison;;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需水量的估算[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S1期
2 万炜;邓静;王佳莹;刘忠;韩已文;郑曼迪;;基于潜力衰减模型的东北-华北平原旱作区耕地生产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20年05期
3 胡朝炳,田振荣;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钾平衡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1995年04期
4 陈静;刘洪滨;王艳君;王安乾;苏布达;居辉;;华北平原干旱事件特征及农业用地暴露度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6年05期
5 和骅芸;胡琦;潘学标;马雪晴;胡莉婷;王晓晨;何奇瑾;;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适宜播期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0年01期
6 黄元仿,李韵珠,李保国,陈德立;华北平原农田水、氮优化管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7 陆丽华;;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的土壤调查工作[J];科学通报;1956年11期
8 莫兴国,刘苏峡,林忠辉;华北平原玉米田能量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和表面阻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5期
9 王建革;“三料”危机:华北平原传统农业生态特点分析[J];古今农业;1999年03期
10 田兆顺;董汉章;;华北平原瓦碱的特性和形成[J];土壤学报;1965年01期
11 罗必武;;“华北平原农业项目”技术委员会成立[J];农业工程;1982年05期
12 彭艳勤;张天俊;;淮阳县2016年夏玉米高温热害情况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20期
13 徐贺威;刘翠玲;张琦;;高温热害对夏玉米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河南农业;2019年10期
14 李艳丽;;夏玉米高温热害及应对措施[J];种业导刊;2019年03期
15 刁兴良;杨再洁;李奇峰;于景鑫;郑文刚;史磊刚;;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划研究[J];智慧农业;2019年02期
16 贾相春;杨志强;贾朝阳;;花期高温热害对周口市夏玉米种植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2条
1 王兴亚;孟庆锋;王璞;;华北平原周年光温资源变化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2 蔺文静;;华北平原区域蒸发蒸腾的遥感估算[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友钊;;中国土壤磁学区域背景调查及磁肥施用——以华北平原为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褚海燕;时玉;李云涛;范坤坤;;我国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A];第八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陶福禄;张朝;;华北平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潜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郭友钊;李磊;;中国土壤磁学区域背景研究——以华北平原为例[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万能涵;杨晓光;刘志娟;何斌;;华北地区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干旱时空特征[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8 高桂芹;郑艳萍;;05年气候对唐山夏玉米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陈笑娟;胡会芳;俞海洋;赵亮;魏军;;邯郸市冰雹气候特征及夏玉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2 青年论坛[C];2016年
10 娄伟平;肖强;孙科;邓盛蓉;杨鸣;;浙江省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区划[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8年
11 王强;陈雷;张晓丽;梁天锋;高国庆;吕荣华;陶伟;唐茂艳;;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不同时期高温热害对产量损失的影响[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12 张桂香;霍治国;;江淮夏玉米涝渍灾害指标构建和时空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0 水文气象灾害形成机理、预报预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新技术[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海涛;华北平原高产区农田土壤条件与水氮利用效率定量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张靖;华北平原不同管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时空变化特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占彪;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麦—玉两熟生产的风险评价及低碳策略[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学鹏;华北平原主要作物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玲;基于NDVI遥感数据的华北平原作物蒸散量、产量时空分布研究(1981—2001)[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韩晓梅;华北平原农田冬小麦—夏玉米土壤呼吸构成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远征;基于物候调整的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遥感估测[D];河南大学;2020年
5 王琳;APSIM模型应用于华北平原作物生产潜力和节水优化模式[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张景光;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二华;夏玉米干旱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8 杨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不同生育期夏玉米生理参数遥感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华梦飞;不同水源灌溉对高温热害稻田微气象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10 姜琳琳;水稻抽穗期高温热害应对技术[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1 谢晓燕;苏皖地区一季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12 睢福庆;镉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及土壤改良剂修复效果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13 张博;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北平原小麦季潮土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
14 张学营;水、氮管理下华北平原土壤硝态氮的作物利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5 左红娟;基于高丰度~(15)N的肥料氮去向及利用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6 尤勇;环境因子对农田N_2O通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17 沈加印;免耕覆盖条件下不同株型夏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18 罗寅辉;壤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专用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19 郭璐明;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作物种植决策的影响及政策启示[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0 王丽丽;淮北地区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期间土壤水分模拟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王歧丰;华北平原上的“春季行动”[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2 记者 李国喜;全力抓好抗旱保苗工作[N];驻马店日报;2009年
3 记者 邓静 通讯员 李令伟;全力做好夏玉米抗旱保苗工作[N];德州日报;2019年
4 于丹 谭立云;持续高温夏玉米强化田管防结实不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7年
5 通讯员 张建军;安徽试点推进夏玉米天气指数保险[N];中国气象报;2015年
6 记者 孙彦 通讯员 徐亮 李娜;夏玉米气象保障关键技术获进展[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玉米缺粒农民愁 高温热害是“祸首”[N];农民日报;2016年
8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剑萍;大地欢歌[N];河南科技报;2020年
9 通讯员 张明 记者 郭军;气象台提醒果农预防高温热害[N];陕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余杏;高温热害已来临 水稻蔬菜巧防护[N];湖南科技报;2018年
11 记者 史力;农作物受旱面积逾600万亩[N];安徽日报;2017年
12 本报记者 史力;高温热害咋应对?[N];安徽日报;2017年
13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杨绮薇;今年高温热害将重于常年[N];南方日报;2010年
14 州科技局供稿;如何预防作物高温热害[N];博尔塔拉报;2010年
15 农友;谨防作物高温热害[N];陕西科技报;2009年
16 林滋銮;蔬菜高温热害的防御[N];福建科技报;2006年
17 本报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宗锦涛;科学应对我省农作物高温热害[N];湖南科技报;2016年
18 王玉堂;高温热害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与对策[N];山东科技报;2006年
19 王玉堂;蔬菜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20 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宗锦涛;农作物如何防范高温热害[N];湖南日报;201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