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积温产量模型确定山东夏玉米拔节前后的极端高温阈值

张琪  唐婕  冯一淳  张艺璇  蔡成良  
【摘要】:参考已有的积温-产量模型方法,利用山东省10个气象站点1983-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模拟其间逐小时温度,分拔节前和拔节后两个时段确定山东省夏玉米的极端高温阈值,并对研究区极端高温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期温度主要分布在17~35℃区间,拔节后不同温度持续时长较大;有效积温转化为实际产量的比例系数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山东省夏玉米拔节前、后两个阶段极端高温阈值分别为35.2℃和34.5℃;基于此阈值统计的极端高温发生日数由西部平原地区向东部沿海半岛地区减少,拔节后较拔节前频发,研究期内极端高温发生日数有随时间增多的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守德;武殿林;郭国亮;王先娥;;旱地玉米拔节至抽穗期田间管理[J];山西农业科学;1984年06期
2 ;农村科海瞭望[J];新疆农垦科技;1986年03期
3 曹庆军;崔金虎;王洪预;温海娇;高亚男;罗利红;韩海飞;;玉米拔节后不同水分处理对植株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年03期
4 时宽玉;崔永伟;胡瑞法;;水稻花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研究(英文)[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云;夏玉米拔节孕穗抓三管[N];中国特产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杭舟;要重视异常气候对水稻生产的危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