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研究
【摘要】:利用钻孔岩心数据等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地层颜色、岩性突变界面等4个层序界面,并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从时间上看含煤性以层序3最好,层序2次之,层序1较差,煤层主要形成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其次为高位体系域,厚煤层(5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综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得出了主要煤层(5煤层)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湾沼泽、三角洲平原间湾沼泽和曲流河泛滥平原沼泽的结论。
|
|
|
|
1 |
宋建军;董大啸;邵龙义;;河南登封晚古生代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研究[J];中国地质;2010年01期 |
2 |
周园园;邵龙义;贺聪;鲁静;姚志禄;马骉;苏珅;;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3期 |
3 |
高迪;邵龙义;吴克平;王峰;邵凯;;浑江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年04期 |
4 |
周继兵;庄新国;张东亮;;新疆准东煤田东部层序地层学及聚煤规律研究[J];新疆地质;2010年03期 |
5 |
徐晓燕;邵龙义;张发德;黄曼;鞠琪;文怀军;王文龙;鲁静;;青海木里煤田外力哈达矿区侏罗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古地理学报;2011年03期 |
6 |
沈萍;;吉林营城盆地构造演化与聚煤规律[J];中国煤炭地质;2010年05期 |
7 |
邵龙义;高迪;罗忠;张鹏飞;;新疆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
8 |
刘桂建,侯传玺,梁太群;梁宝寺勘探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5年04期 |
9 |
彭立才,杨慧珠;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10 |
杨荣丰,张可能,张鹏飞,刘钦甫;北京西山早、中侏罗世煤田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J];煤炭学报;2003年02期 |
11 |
邵龙义;张鹏飞;刘钦甫;郑茂杰;;湘中下石炭统测水组沉积层序及幕式聚煤作用[J];地质论评;1992年01期 |
12 |
房庆华;肥城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聚煤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年04期 |
13 |
周兴福,杨晓平,郝永鸿,汪岩,李仰春,黄贤玉;鸡西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与聚煤作用分析[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年02期 |
14 |
阿布·里提甫·肉孜;;新疆库-拜煤田控煤构造及聚煤规律[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
15 |
孙礼文,周冠武,王殿恒,朱庆芬;四平—奈曼晚中生代隐伏断陷盆地群及其聚煤作用[J];中国煤田地质;1989年02期 |
16 |
邵龙义,刘红梅,田宝霖,张鹏飞;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J];沉积学报;1998年02期 |
17 |
梁积伟;李文厚;张峰;林峰;郭艳琴;陈全红;王若谷;;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下段基准面旋回与聚煤作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1期 |
18 |
曹小勤;;天祝县西大滩-景泰县寺儿滩盆地南营儿组(Tn)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作用浅析[J];甘肃科技;2010年21期 |
19 |
吴基文;皖南地区二叠纪龙潭期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煤矿现代化;1997年01期 |
20 |
魏久传,李增学,李守春;黄县断陷盆地充填演化与煤聚积规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