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对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足下垂患者穿戴踝足支具(AFO)前后对下肢稳定性、负重能力、步行中膝、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20例足下垂患者(男14例,女6例),其中右侧足下垂者9例,左侧足下垂者13例。患者中有6例需在辅助下行走,14例已具备独立行走的条件。对所有患者分别在穿戴和不穿戴踝支具状态下进行步行能力、下肢活动能力、身体平衡功能测定。其中5例患者在穿戴支具1个月左右进行步态分析。结果:穿戴AFO后即刻患者的步行速度和步幅影响与穿戴支具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踏车时间和上楼的速度比不戴支具有明显提高(P0.05),而起蹲、下楼时间、足抬高距离无显著差异(P0.05);穿戴AFO对患肢负重无明显改善(P0.05),但可使患者身体左右的稳定性及患腿前后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P0.05);步态分析结果发现,5例患者穿戴支具前后患侧下肢垂直峰力矩、步速无明显影响(P0.05);穿戴AFO后患侧膝关节在步行周期中最大伸膝度数较不穿支具明显减少(P0.05);患侧踝关节在步态周期中最大趾屈度数较不穿支具明显减少(P0.01)。结论:AFO对下肢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足下垂和膝过伸程度;增强身体稳定性及患侧下肢稳定性;穿戴AFO对患者下肢日常功能活动无明显影响;对患者即刻和1个月以后的步速、步幅、患腿负重能力的改善不明显
|
|
|
|
1 |
刘刚;吕长生;袁立霞;;脑卒中足下垂及足内翻的足底生物力学特征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7期 |
2 |
黄保根;半侧跟腱前移治疗儿童足下垂伴内翻畸形(附14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
3 |
吕波;刘仲前;万仑;朱建辛;;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11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
4 |
李新州,闫小明,王飞;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致足下垂27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年06期 |
5 |
李宏;李淳德;;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足下垂的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4期 |
6 |
吴运景;刘世文;蔺勇;;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治疗方法[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
7 |
张千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
8 |
;胭窝囊肿致腓总神经变性一例报告[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年04期 |
9 |
孟国林;刘建;胡蕴玉;袁志;李明全;王树森;毕龙;;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
10 |
吴强;柳秀琴;杜菽;王夏红;赵健民;张皎皎;;颅脑损伤后足下垂的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0年01期 |
11 |
钟润冰;容燕君;李金涌;;自制防垂足垫在预防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年03期 |
12 |
莱浙军;;腰椎间盘突出致足下垂(附21例报告)[J];医学研究杂志;2000年12期 |
13 |
卓健,方向,蔡忠民,陈晓宁,谢乃斧;A型肉毒毒素对脑卒中足内翻、足下垂及肌痉挛的治疗作用[J];现代康复;2001年19期 |
14 |
张彬;;胫后肌腱前移术治疗足下垂[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4期 |
15 |
陈玉社;司美兰;;少年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伴先天性脊柱侧弯及足下垂1例[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16 |
杨宝臣;才晓军;陈秀芹;门洪学;;跟腱延长两关节融合术矫正成人足下垂(附100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2年03期 |
17 |
孙玉杰,赵英,李稚鸥;自制长方形木制支架预防足下垂的临床应用[J];现代护理;2002年01期 |
18 |
吴其常;苗旭漫;卞传华;;伴足下垂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预后[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6期 |
19 |
李桦;吴志宏;陈浩杰;;电烧伤后足下垂畸形12例[J];中华烧伤杂志;2007年03期 |
20 |
赵振久,王伟,陈晓良,邹云文;脊髓灰质炎所致下肢畸形的手术治疗(附117例报告)[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