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地热场特征
【摘要】:通过对渤南洼陷构造埋藏史的研究,结合二次生烃迟缓效应的有关理论,对洼陷内缺失的中生界三叠系、白垩系地层进行了恢复.认为本区曾存在三叠系地层,估算剥蚀厚度为2000m.运用EASY%Ro软件对沾化凹陷的古地温场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C-P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在燕山运动二幕具分异特征,导致喜山期的再次演化具有两个门限值.
|
|
|
|
1 |
向龙斌;李季;杨占山;李纯一;;应用甾、萜烷差向异构程度估算泥岩最大温度[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04期 |
2 |
刘洛夫,王伟华,李术元;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1995年S1期 |
3 |
范善发,周中毅,解启来,潘长春;塔里木盆地晶包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应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6年02期 |
4 |
王兆云,程克明,杨池银;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
5 |
曾凡刚;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机理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3期 |
6 |
曾凡刚,程克明;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二次生烃作用范围及潜力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98年03期 |
7 |
陈增智,郝石生;再埋藏过程中二次生烃作用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3期 |
8 |
李田忠,秦勇,宋党育;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地热场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邹艳荣,杨起,刘大锰;华北晚古生代煤二次生烃的动力学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0 |
秦勇,张有生,朱炎铭,范炳恒,姜波,李田忠;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