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

戴世鑫  朱国维  张鹏  刘现锋  刘百祥  周桃生  
【摘要】:针对淮南煤田的地质情况、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岩性特征,研究了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测试,对地震物理模型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出地震物理模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地震数值模拟技术制作了淮南煤系地层地震数值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充填物的孔洞地震响应变化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田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关键是低速煤层和裂隙带的模拟制作;煤系地层地震物理模型作为指导煤田地震勘探,认识煤田地震波场特征有明显意义。地震探测可以检测孔洞,不同孔洞会引起地震波场绕射和反射特征的明显差异。由于目前国内外地震物理模实验主要还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上,而在煤田勘探领域尚不多见,因此本次研究成果具有一定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戴世鑫;朱国维;张鹏;刘现锋;刘百祥;周桃生;;深部煤系地质条件地震物理与数值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2011年08期
2 彭仲秋,杨学恒;电磁波法探测地下异常体的数值模型和实验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2期
3 章致一;吴渊洵;李明书;;岩土本质性参数演绎的数值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S2期
4 周小玲;;科学家发现预测地震应力的新数值模型[J];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12期
5 李峰;邓华锋;周济芳;;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的数值模型试验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冉兴龙;渭南市潜水水流数值模型参数识别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7 朱焱;杨金忠;童菊秀;;倾斜地下水含水层3维简化数值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张院;寇文杰;王新绢;屈丽丽;孙颖;;信息系统和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耦合研究[J];城市地质;2015年03期
9 李连崇;唐春安;杨天鸿;王大国;;岩石破裂过程THMD耦合数值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赵勇胜;水文地质数值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模型评价方法的探讨[J];勘察科学技术;1994年02期
11 张德涵,晁定波,徐菊生;垂直形变观测中排除地下水干扰的数值模型[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4年04期
12 周超;邵景力;崔亚莉;张秋兰;;基于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改进DRASTIC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年01期
13 吴琼,李宏卿,李绪谦;地下水数值模型建立及其拟合方法研究[J];吉林地质;2003年01期
14 刘春平;数值模型中无界边界的转化[J];工程勘察;2001年03期
15 仵彦卿;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年01期
16 朱秀云;潘蓉;辛国臣;胡勐乾;;基于不同场地动力数值模型的核电站泵房结构地震作用对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年01期
17 张永柱;吴剑;王能永;谢智平;;基于离散元法的滑坡模拟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26期
18 李连崇;唐春安;唐世斌;P.-A.Lindqvist;;含损伤演化的TM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力学学报;2006年04期
19 修宗祥;刘乐军;解秋红;李西双;胡光海;李家钢;赵强;;基于小尺度数值模型的海底滑坡运动敏感性分析[J];海洋通报;201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海珍;李国敏;董艳辉;张寿全;黎明;;基于MODFLOW的面状通量处理方法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李有强;;地下水数值模型在煤系含水层中的应用[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邓家泉;;以波尔兹曼理论为基础的水流水质模型[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章致一;吴渊洵;李明书;;岩土本质性参数演绎的数值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尹立河;;旱区地下水与生态的相互作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下册)[C];2015年
6 季敏;王尚旭;陈双全;;孔洞物理模型的地震属性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群;马国庆;;地震物理模型高速数据采集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宋惠珍;;模拟断层活动性质的两个数值模型[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9 刘明启;李忠海;;流体-熔体活动对平俯冲形成的影响[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8:俯冲带结构与过程、专题9: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霞;江汉—洞庭平原流域水文模型与地下水数值模型耦合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卢善龙;基于地质要素的金衢盆地环境数值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8年
3 李玲;华北平原大型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贵;低孔隙度双孔隙物理模型的波场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刘金星;汶上县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及其替代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王科奇;湖边地下水水位响应菜子湖水位变动的不确定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李佳成;地震物理模型光纤光栅超声成像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沈伟;一种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流动性高速远程滑坡数值模型[D];长安大学;2017年
6 孙恒剑;震电效应的数值模型与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殷;大区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赵辉;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对浅部地温场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9 成天;地井大功率电磁成像系统DSP主控板设计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李昌泽;基于ARM的数据采集系统与初至拾取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