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摘要】:依据2002~2003年东海赤潮高发区(122~12330E、29~32N)及东海122~125E、29~32N海域4季综合调查资料,探讨东海近海春季赤潮爆发的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动物(网目孔径0.505mm)总生物量4季平均为170.75mg/m3,春季略低于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高,种类数及优势种种数(3种)相对较少,并呈现出单一优势种的优势度和平均丰度高,多样性指数均值低(1.78)的特征.随着冬季到春季水温逐渐升高,该水域生物量迅速上升,优势种种数却没有同步升高,仅有个别优势种,如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种群数量得到迅速的增长(平均丰度142.10mg/m3,占总丰度68.09%).这种生物量与群落变化的不同步、不对称性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脆弱性,形成了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的生物环境特征.
|
|
|
|
1 |
徐兆礼;东海近海春季赤潮发生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
2 |
徐兆礼,洪波,朱明远,陈亚瞿;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3 |
王青;朱良生;胡金鹏;;最优插值法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生消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6期 |
4 |
刘青;张默;王仁锋;李双宇;刘冰莉;任鸿宁;;盐度和光照强度对赤潮异弯藻增长的效应[J];海洋湖沼通报;2015年01期 |
5 |
刘青;王仁锋;王碧雪;孔韵溪;;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
6 |
蔡恒江;李博;刘长发;;赤潮异弯藻对孔石莼生长及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2年02期 |
7 |
蔡恒江;唐学玺;;孔石莼和赤潮异弯藻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
8 |
徐凑友;黄其祥;胡衍华;陈彰旭;;赤潮藻毒素中毒机理及症状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04期 |
9 |
林志芬;曹志民;郭小菊;尹大强;;赤潮异湾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竞争及其化感作用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0期 |
10 |
李小敏;张敬怀;刘国强;;涠洲岛附近海域一次红海束毛藻赤潮生消过程分析[J];广西科学;2009年02期 |
11 |
安鑫龙;齐遵利;李雪梅;张秀文;;外来入侵植物对赤潮的生态调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
12 |
黄长江,董巧香;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Ⅲ[J];海洋与湖沼;2001年01期 |
13 |
董婧,王文波,刘海映;辽宁近海浮游植物与夜光藻赤潮的关系[J];水产科学;2000年01期 |
14 |
管玉平,林一骅,高会旺,唐学玺;赤潮数值研究的有关问题[J];海洋预报;1996年04期 |
15 |
梁松;钱宏林;齐雨藻;;赤潮研究的现状和有关问题[J];生态科学;1992年01期 |
16 |
周静韵;张磊;安民;段舜山;;有机磷农药草甘膦异丙胺盐对赤潮异弯藻的毒物干扰效应[J];生态科学;2012年04期 |
17 |
孙军,刘东艳,王宗灵,朱明远;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J];生态学报;2004年07期 |
18 |
胡桂坤,张青田,董双林;三种维生素对赤潮异弯藻增殖的影响研究[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9 |
孙晓霞,张波,俞志明;赤潮防治剂对中国对虾的毒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
20 |
孙军,刘东艳,王宗灵,石晓勇,李瑞香,朱明远;春季赤潮频发期东海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