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牵引下MRI影象学的形态结构分析
【摘要】:目的 对 18例患者总计突出颈椎间盘 2 8个 ,比较不同牵引方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HCD)的颈椎功能变化规律。方法 借助MRI影象扫描研究不同牵引方向对颈椎突出间盘的运动、脊髓受压指数、椎间隙的变化及伴有变性病例的作用。结果 不同的牵引方向对间盘突出的作用是有差异的 ,屈曲牵引使间盘部分还纳最为明显。脊髓受压指数在屈曲方向牵引最低。伸展牵引时椎间盘突出缩小组的后缘椎间隙减小明显。屈曲牵引时椎间盘缩小组与无变化组的后缘变化差异不大 ,两种牵引方向对前缘影响均无差异。各种方向牵引伴有变性者的形态变化不明显。结论 HCD改变了正常椎关节的微细形态结构 ,对常规牵引方向的规律宜灵活运用。脊髓受压指数
|
|
|
|
1 |
陈占勋,黄其鎏;颈椎外伤后脊髓囊肿的MRI诊断[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2 |
林成君,刘磊,杜学刚,何其泉,朱淑敏;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与临床价值[J];颈腰痛杂志;1993年01期 |
3 |
宋桂芬,夏瑞淦;肝血管瘤的低磁场MRI诊断[J];徐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
4 |
蔡佩武,龚美林,林白增,蒋知节;脊柱外伤的MRI表现[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年02期 |
5 |
黄穗乔,赵志刚;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诊断[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4年03期 |
6 |
戴伊红,沈天真,伍建林,缪飞,黄祥龙;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94年01期 |
7 |
孙青,刘强,赵斌;Gd—DTPA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4期 |
8 |
张汉义,李吉,孟宪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RI诊断(附三例报告)[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9 |
陈日景,许延谋,梁梗南,孔禄生,赖泽新,吴养,郭跃兴,刘国民;磁共振成象(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上的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
10 |
戚靖安,张屹辉,章开智;大脑灰质异位症[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