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湘潭市区岩溶塌陷勘查研究方法

盛玉环  
【摘要】:本文阐述了湘潭市区岩溶塌陷勘查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及应用效果,对其它城市岩溶塌陷灾害勘查具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从中认识到勘查研究手段的选择要针对工作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环境条件,本着经济合理且有效的原则进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项式均,康彦仁,刘志云,谢代兴,陈健,阎志为;长江流域的岩溶塌陷[J];中国岩溶;1986年04期
2 周治国;湖南娄底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年03期
3 王滨,贺可强,姜先桥,周智民;岩溶塌陷渗压效应致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1期
4 万继涛,杨蕊英;枣庄南部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及评估[J];山东地质;1999年01期
5 谭克龙,周春光;湘中恩口-斗笠山矿区岩溶塌陷研究[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韩宝平,马金荣,裴宗平,余志伟;徐州市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J];中国岩溶;1998年02期
8 李公岩,周绍智,万继涛,薄克庭;山东省枣庄盆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4期
9 刘善军;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凯栋;贵州省岩溶塌陷类型及形成分布规律探讨[J];贵州地质;1990年03期
11 石建省;唐山市活动性断裂与岩溶塌陷关系的空间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年03期
12 ;岩溶塌陷评估预测信息系统研究获得好评[J];中国岩溶;1997年03期
13 胡成,陈植华,丁国平,陈学军;GIS技术在岩溶塌陷预测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4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盛玉环;湘潭市岩溶塌陷的综合预测与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5 岩情;国外岩溶塌陷研究动态[J];中国岩溶;1986年02期
16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综合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7 施杰,梁春梅;桂林市岩溶塌陷与地下水关系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S1期
18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预测评价系统及其应用——以唐山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岩溶;1997年02期
19 包惠明,胡长顺;岩溶塌陷两级模糊综合评判[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3期
20 张丽霞,熊大军,王集宁,方庆海,韩祥银,付东叶;莱芜市岩溶塌陷原因分析与评价[J];山东地质;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少杰;靳清增;;淮南市岩溶塌陷分布及发展趋势探讨[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2 ;抽水触发岩溶塌陷的耦合机理与临界条件模型试验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3 胡炳南;张慎勇;陈佩佩;;江西坪湖矿控制岩溶塌陷的压煤开采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熊灵阳;石丙飞;;山区铁路建设中岩溶塌陷、沉降的基本特征及成因[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爱华;马凤山;邓清海;郭捷;巩城城;;广东省某隧道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欧阳救荣;;湖南黄沙坪矿区岩溶塌陷及其防治[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7 程星;黄润秋;许强;;岩溶致塌中的多力场耦合模式研究[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研究新进展[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二[C];2002年
9 雷明堂;李瑜;蒋小珍;甘伏平;蒙彦;;岩溶塌陷灾害监测预报技术与方法初步研究——以桂林市拓木岩溶塌陷监测站为例[A];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地质论文选集[C];2004年
10 谭鸿增;;南昆铁路岩溶塌陷的预测和整治[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明贵;桂林市岩溶塌陷形成机制与危险性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2 蒋小珍;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于凤金;红透山式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邢卫国;保定西部山区地下水赋存环境与勘查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高亚林;金川矿区地质特征、时空演化及深边部找矿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范建华;环滇池城区地质环境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D];吉林大学;2008年
7 邓启江;重大工程岩溶塌陷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刘长礼;城市地质环境风险经济学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9 刘瑞德;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10 刘瑞;3S技术在河北省唐山市地面形变监测和城市扩展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君;福建省龙岩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2 李源;昆明新机场岩溶塌陷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韩蒙;云桂铁路珠琳段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应文玺;贵州织金某场地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及稳定性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5 张罗致;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辛宝东;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7 蒋俊;岩溶及采空区塌陷的地质灾害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侯欣;唐山市体育中心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牛玉静;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储集体岩溶塌陷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谷永磊;新建铁路线路方案岩溶塌陷灰色模糊综合评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妍;宜宾出现26个大坑,或与干旱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记者 李军 通讯员 吴纯杰;一棵树“砸”中三“衙门”[N];湖南日报;2004年
3 通讯员 胡大军 本报记者 陈方平;特色办学 质量为本[N];湘潭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姚福莲;共话湘潭发展大计[N];湘潭日报;2008年
5 黄旭明 车兴;省工商局局长刘国湘来潭调研[N];湘潭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光华李军 通讯员 陈李理 陈冠军;春雨润雨湖[N];湖南日报;2008年
7 ;湘潭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N];湘潭日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李英姿;湘潭市党政代表团莅衡调研考察[N];衡阳日报;2011年
9 李光华 石凌;做好保障是天职[N];湖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军;湘潭20家企业环保违法受查处[N];湖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