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在接入配电系统的微电网中的应用

刘宏达  周磊  
【摘要】:提出一种针对通过隔离变压器接入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新型分布式电源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综合运用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和单位矢量的概念,根据分布式电源发电状态的不同,通过控制策略的设计,可以使多功能逆变器同时或分别实现由分布式电源向微电网注入功率的功能和在公在共连接点处进行谐波电流治理、负载无功补偿、负载三相不平衡和中性线电流补偿等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功能。从而避免或减少对提高微电网电能质量装置的硬件投入,减少备总体积,使并网逆变器效益最大化。通过PSCAD仿真和实物搭建实验对该新型多功能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相关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小辉;梁志珊;;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5期
2 曹海红;;光伏并网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7期
3 何为;;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J];可再生能源;2009年05期
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50kW/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TUV认证[J];大功率变流技术;2010年04期
5 陈潼;赵荣祥;;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J];低压电器;2007年11期
7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并网逆变器的自动重启程序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08期
8 吴华波;;基于双闭环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9 王磊;陈亦文;陈道炼;;三相并网逆变器基准正弦电路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10 陈兴峰,曹志峰,焦在强,许洪华;基于DSP的20kW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J];电气应用;2005年08期
11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基于重复控制和电压前馈控制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与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2期
12 夏小荣;陈辉明;蒋大鹏;;电压型PWM并网逆变器[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10期
13 张纯江;郭忠南;孟慧英;刘炜;;主动电流扰动法在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14 刘立强;张淼;;基于DSP的光伏逆变并网的同步控制[J];通信电源技术;2008年01期
15 刘方锐;康勇;张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技术[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1期
16 于波;韩帅;吴翠姑;何永红;张东升;;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电气技术;2009年08期
17 余运江;李武华;邓焰;臧曙;;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分析与性能比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8 刘东;李迅波;龙波;;基于SVPWM控制的并网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0年06期
19 乔学;王祺;;功率因数可调并网逆变器的研制[J];神华科技;2011年02期
20 刘莉敏,曹志峰,许洪华;并网光伏电站关键部件的运行性能分析[J];可再生能源;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立;;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叶刚;;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郑万雷;刘文良;;并网调节的不间断光伏电源[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10 杨海柱;金新民;;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志垒;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杨波;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犁;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程如岐;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鹿军;分布式发电中三相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马琳;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肖华锋;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勇;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薛明雨;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殷进军;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韵;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周迪;微电网三相并网逆变器硬件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翀;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张俊;基于间歇性双边无功率扰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丰瀚麟;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曹建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朱铭炼;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刘志强;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彭倬;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丁久东;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串联型Z源并网逆变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倩;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N];首都建设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N];常州日报;2011年
3 杨娜;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N];中国电力报;2009年
4 记者 陈文忠;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N];云南日报;2008年
5 姜小莉 左裔;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N];常州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于莉杰;黑龙江省首个大型太阳能电站通过可研[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曹红涛 于莉杰;我省首个太阳能发电项目启动[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8 通讯员 于莉杰 记者 桑学勇;黑龙江首个并网太阳能工程启动[N];国家电网报;2010年
9 记者 吴生锋;太阳能电站昨投入运行[N];扬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吴红雅;擎科技创新大旗 迎阳光旭日起舞[N];大众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