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

张国胜  李希来  
【摘要】:本文从气象学角度探讨了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牧草生长季和生育期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该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对科学地安排畜牧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明;;关于西藏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特点的探讨[J];西藏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2 唐心曜;;控制当归早期抽苔的研究(摘要)[J];现代临床医学;1980年06期
3 李居信;河南省水分资源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4 蒋向舜;高寒地区的改土育苗[J];林业科技;1981年02期
5 赵志杰;;陕西省水稻地方品种的分布与稻作区划[J];陕西农业科学;1981年05期
6 M. B. Jones;R. G. woodmansee;刘若;;一年生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ing)[J];草原与草坪;1981年03期
7 张晓爱;高寒草甸十种雀形目鸟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2年02期
8 景汝勤,胡正海;当归根生长发育的研究[J];中药材;1982年01期
9 北方主要作物冷害科研协作组技术组;;东北区主要作物冷害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10 M.B.Jones;R.G.woodmansee;刘若;;一年生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化学循环[J];草原与草坪;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亮;张晓爱;刘泽华;;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生产力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国胜;李林;;我国江河源地区气象灾害变化规律及其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A];中国减灾与新世纪发展战略——首届“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和;杨佩芳;高美英;;‘骏枣’枝叶水势周年动态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4 赵亮;张晓爱;刘泽华;;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生产力[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5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方式的定量分析[A];中国鸟类学研究——第四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6 李希来;张静;;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涂钢;支克广;隋朝阳;付光极;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县生长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8 温刚;谢力;;锡林河流域草原植被生长季特征时间的遥感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1982—1999年中国植被生长季节变动分析[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自学;草坪草水分生理及节水灌溉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2 陶贞;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孙龙;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林型树木边材液流通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陆佩玲;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赵志刚;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毛茛科植物繁殖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罗燕江;退化和恢复中的植物群落[D];兰州大学;2006年
7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刘晨峰;北京地区杨树人工林能量和水量平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李贺鹏;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控制的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成程;山东省常用恢复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彦军;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及其饲用价值[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新民;灌水对草坪蒸散和坪草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康峰峰;山西太岳山地区辽东栎林生长季热量平衡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刘彩琴;高寒草甸土、草、绵羊生态系统中常量矿物元素的季节变化[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5 杜娟;羊草种群对放牧的表型可塑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雨晴;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树木物候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李志丹;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地放牧退化演替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8 王立亚;黄河源区玛多县草地退化特征分析及治理模式初探[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9 张秋平;北京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灌溉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谢文闻;药肥对河南温室黄瓜根际植物线虫及其它营养类群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永生;保护三江源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2 立红;欧盟关于有机食品生产标准[N];农民日报;2000年
3 渭南市农校 权玉杰;谨防葡萄果实病害[N];陕西科技报;2000年
4 省农校 张维奇;放心菜与农药安全间隔期[N];云南科技报;2000年
5 刘自学;黄花草木樨——抗性强的优良牧草[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6 陈谷;草坪成坪后的管理(上)[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7 李曲久;桃胶采收与加工方法[N];四川科技报;2001年
8 渭南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赵红茹 王进宝 郭俊刚;如何建立核桃良种采穗圃[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云南省农业气象中心 邹丽云;今年我省水稻生产特点分析[N];云南科技报;2001年
10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新时;气候植被 植物生态学永恒的命题[N];中国气象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