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不同缺氧方法诱导皮质神经元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及促红素的实验方法比较

李云霞  詹青  丁素菊  肖林  郭卫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方法刺激皮质神经元后细胞变化及HIF-1α、EPO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环境缺氧组、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4组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及EPO蛋白的表达,RT-PCR分析其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的缺氧条件均能减低细胞活力,其中氯化钴组下降最明显。3组均可诱导HIF-1α及EPO蛋白表达:去铁敏组HIF-1α、EPO蛋白表达均高于氯化钴组(P0.05)。3组均能上调HIF-1α及EPO mRNA表达:去铁敏组、环境缺氧组与氯化钴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缺氧方法均可以诱导皮质神经元表达HIF-1α、EPO蛋白和mRNA表达。去铁敏化学缺氧法是更为合适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研究的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云霞;丁素菊;肖林;郭卫;詹青;;去铁敏预处理通过增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英文)[J];Neuroscience Bulletin;2008年02期
2 唐彬秩;屈艺;母得志;;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06期
3 王珂;谢文煌;王新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癫痫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4 李启芳,戴爱国;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3期
5 连一新;施敏骅;胡华成;;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9年05期
6 孙飞,李东红,尹国武,姜锋,王淑芳;组织微阵列技术分析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7 方明;梁炳照;麦柏坚;;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减少失血后贫血患者输血需求的临床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年04期
8 梁子安;黎卓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4期
9 张晨;;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11期
10 郗琴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肾外生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0年04期
11 汤国枝;金以丰;张俊虎;朱家珍;张鹤云;李敏意;;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年10期
12 周少雄,肖桂元,戴盛明,郑兴武,饶颖竹,吴茂莲,周甘平;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J];临床检验杂志;1998年04期
13 杨艳;;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02年03期
14 徐毅君,邹淑娥,刘金萍,宋起,周丽敏,李宁,刘敏;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方式转变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5年10期
15 杨迪成,萧明弟;促红细胞生成素与心肌保护[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06期
16 徐毅君,邹淑娥,刘金萍,宋起,周丽敏,李宁,刘敏;护理干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两种注射方式转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7期
17 王一梅,叶志斌;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神经系统疾病[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18 段荣;柯江维;帅招旗;;儿童铅中毒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相关性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6年01期
19 杜晶;彭兆云;陈箫莹;崔瑞耀;蒋春雷;孙学军;;高压氧反复暴露对小鼠脑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0 张道远;;慢性肾功能不全128例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月彩;单保恩;;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荷瘤小鼠体内外免疫功能的影响[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2 陈剑锋;常学伟;薛书峰;张守彦;金军;谷云飞;;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谢白露;谭获;刘丹;陈文瑛;肖翔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疗效不佳的分析[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欣;齐巧珍;陈其才;;抑制性输入对听皮质神经元时相特性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5 龚启梅;凌均棨;蒋宏伟;王劲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牙髓细胞抗炎作用的研究[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胡锋;胡子燕;;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15例[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黄丽萍;;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刘月彩;单保恩;张超;王欣荣;;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表达影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的生长[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马嵘;汤强;付琴;刘慧;胡本容;向继洲;;促红细胞生成素对Aβ_(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永飚;朱利斌;刘淼清;李仲荣;黄婷;黄晓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小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党建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吴彤;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吉林大学;2006年
4 秦川;EPO预处理在心肌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NF-κB信号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刘夫玲;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神经元缺氧损伤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杨迪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周菲;后适应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8 郭晋村;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9 李晓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缺血预适应改善大鼠肠系膜缺血再灌注损伤[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赵颖;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珂;托吡酯、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癫痫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2 李爽;氯化钴诱发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文志;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4 赵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黄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提高心梗后心功能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董立巍;马齿苋总黄酮提高小鼠常压缺氧耐受能力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彭兆云;高压氧诱导低氧耐受的分子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袁钢;肾衰养真胶囊对肾衰贫血大鼠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马洪亮;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离体幼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丽;氨甲酰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联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再评价[N];健康报;2010年
2 医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脑损害相关[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张善凤;蛋白质过多肾脏“诉苦”[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陈志元;贫血怎可滥用铁剂[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市场“机会多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汪少颖;药业七月 多事之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杜长明;当心“哑巴肾炎”[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建平;如何走出研发困境[N];医药经济报;2004年
9 少平;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市场机会多多[N];北京科技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郑莉丽;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N];健康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