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

陈小雄  
【摘要】:目的探讨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5例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结果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76.84%;其中出现直接征象肿块者27例,间接征象如钙化、皮肤增厚、乳头内陷等68例。结论高频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乳腺癌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彬;范志民;赛喜雅拉图;张宏志;刘灏;;钼靶X线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年04期
2 濮芸健;郑明鸣;付明霞;;26例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J];中原医刊;2006年22期
3 刘岚;;乳腺癌钼靶X线21例误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年06期
4 谢朝晖;刘铁峰;李湘义;;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21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04期
5 张秀梅;;MRI和数字化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绍武;;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7 梁海毛;蔡曙耘;肖文依;董延江;;乳腺癌钼靶X线与MRI的对比研究[J];罕少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8 胡玉兰;黄召金;;35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诊断[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秦燕;夏进东;赵年;赵益林;刘安陆;;钼靶X线摄影与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晓威;李忠林;;乳腺癌的钼靶X线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05期
11 李良顺;;乳腺纤维腺瘤钼靶X线征象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6年06期
12 陈惠根;刘玉娥;;37例不典型乳腺癌钼靶X线的诊断分析[J];江西医药;2010年11期
13 崔春玲;陈颖;辛玲玲;濮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8年12期
14 陈宇;;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5 卓睿;;96例无肿块乳腺癌X线诊断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6 曾家琛;周懂晶;骆小翼;林森;;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09年06期
17 孙辉;王英;;乳腺癌超声和钼靶X线表现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09年02期
18 张光;;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年02期
19 李民进;;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10年22期
20 徐艳;曾子华;吴何嘉;;乳腺常见疾病的钼靶X线诊断价值[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睿;;96例无肿块乳腺癌X线诊断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益光;李坚;;乳腺癌的钼靶X线检查及流行病学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钱明山;;乳腺癌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4 陶学伟;徐仁根;王索宇;;乳腺癌的X线诊断[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侯晓薇;;乳腺癌的基因诊断[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姬香魁;刘世刚;董守义;张杏茹;;364例乳腺癌X线诊断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王晓亚;刘会英;;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许红强;;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诊断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魏慧娟;罗贤懋;杨湘平;;钼和钨对SD大鼠乳腺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10 朱雄增;曾郁;杨文涛;朱雄增;;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中HOXA5 mRNA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山;乳腺癌新术式及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施俊义;部分耐药基因和蛋白在乳腺癌病例中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涛;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力及钾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家君;EGFR介导的c-erbB2反义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赵美蓉;抑癌基因产物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迎春;乳腺癌疾病特征分布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韩定芬;乳腺癌流行病学及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士群;乳腺癌的X线征象与免疫组化标记物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2 赵丹;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上的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3 卢艳;乳腺癌术前辨证规律与高频钼靶摄影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4 徐中林;乳腺癌HIFU治疗后局部APC及活化分子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何本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柯红;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郑雅娟;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远红外热图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8 吴雪花;PTEN,Cathepsin D与乳腺癌长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曹伟红;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及超微结构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10 张玉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铮;日发现抑制乳腺癌发展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乳癌科 王涛 江泽飞;2009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解读[N];健康报;2009年
3 欧旭江;乳腺癌,女性疾病第一防[N];浙江日报;2004年
4 程守勤;40~60岁妇女易患乳腺癌[N];健康报;2006年
5 副主任医师 吴春;乳腺癌会遗传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6 张忠霞;唾液分析法可及早诊断乳腺癌[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范杉珊;我区乳腺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华兴时报;2008年
8 刘涓;乳腺癌:女性健康“第一杀手”[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副主任医师 廖宁博士 采写: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张玲玲;更年期女性要定期筛查乳腺癌[N];广东科技报;2009年
10 海涛;癌症与女性生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