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梁体损伤识别
【摘要】:由于小波包变换在分析非平稳信号方面较傅立叶变换更为有效,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变换的能量变化率指标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首先,将得到的结构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然后通过小波包能量变化率指标来进行损伤定位。通过3种不同损伤工况的梁体室内试验证明,损伤指标可以准确地识别损伤位置。
|
|
|
|
1 |
石立华,陶宝祺;智能结构测控系统的计算机实现[J];测控技术;1996年03期 |
2 |
董聪,杨培捷;城市桥梁智能健康诊断研究与进展[J];科技导报;1999年10期 |
3 |
刘效尧;斜拉桥损伤识别的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设计[J];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2000年07期 |
4 |
;模式识别[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10期 |
5 |
万小朋,王军强,赵美英;BP算法改进及其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
6 |
万小朋,王军强,赵美英;基于模态频率和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检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7 |
姜德生,罗裴,梁磊;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与基于应变模态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2期 |
8 |
韩西,钟厉,王志坚;利用模态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拱结构进行损伤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04年S2期 |
9 |
信思金,罗裴,梁磊,姜德生,南秋明;基于光纤光栅和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0 |
彭鸽,袁慎芳;基于主动监测技术的结构冲击损伤BP神经网络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