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对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药性成分的转运机制研究

石琳  王泽  崔涛  慈小燕  闫凤英  伊秀林  武卫党  
【摘要】:目的研究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 N1、N2 (OCTN1、OCTN2)对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药性成分的跨膜转运机制,预测OCTN1和OCTN2在各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OCTN1、OCTN2高表达细胞株S2-OCTN1、S2-OCTN2,测定元胡止痛方中主要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OCTN2的抑制作用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通过测定OCTN1、OCTN2及空白载体转染细胞Mock对不同药性成分的摄取能力,判断各药性成分是否为OCTN1和OCTN2的底物,进一步测定延胡索乙素在OCTN1和OCTN2中的米氏常数(K_m)和细胞摄取底物最大转运速率(V_(max))。结果苦味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和辛味药性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对OCTN1的IC_(50)分别是15.43、14.06、21.23、4.91、23.29μmol/L;对OCTN2的IC_(50)分别是19.08、14.24、8.90、17.06、13.98μmol/L。OCTN1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3.46、8.72和2.88倍,OCTN2对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的摄取活性分别是Mock的2.58、5.86和9.75倍,OCTN1和OCTN2对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摄取活性与Mock均无显著差异。转运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延胡索乙素在OCTN1上的K_m和V_(max)为6.39μmol/L、120.92 pmol/(mg·min),在OCTN2上的K_m和V_(max)为25.66μmol/L、637.03 pmol/(mg·min)。结论元胡止痛方中的药性成分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原阿片碱、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对OCTN1和OCTN2的转运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延胡索乙素、巴马汀和原阿片碱是OCTN1和OCTN2的底物,因此在不同药性成分跨膜转运过程中存在由OCTN1和OCTN2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刘亚萍;;延胡索乙素的制备方法研究[J];中国药业;2013年17期
2 朱央央,余伯阳;RP-HPLC测定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和欧前胡素的含量[J];中成药;2004年06期
3 张经硕,周巧霞,徐丽华,顾振纶;苦地丁提取物中原阿片碱和延胡索乙素的HPLC分析[J];中草药;2003年12期
4 关子赫;刘建秋;李敬孝;张淼;隋方宇;马晓婧;杜晓东;朱爽;曲苗;;枸杞子药性演变辨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年12期
5 邵明;;升华药性的神奇之术[J];质量与标准化;2020年Z1期
6 韩涛;章健;;寒热药性刍议[J];光明中医;2014年06期
7 张廷;崔瑛;申玲玲;王君明;冯志毅;;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3期
8 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年01期
9 颜素容;王耘;乔延江;;方剂药性特征的表述方法及其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0 游天华;;大黄的炮制方法与药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年05期
11 赵艳;;明代方剂配伍中的药性原则[J];中医文献杂志;2014年01期
12 张培利;郭慧娴;张国丽;;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的药性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22期
13 秦华珍;邓家刚;刘颖;余腾飞;王晓倩;刘磊;;平性药与平性药性[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4 王厚伟;窦彦玲;;中药“宏观药性”假说与组分药性数字模拟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年02期
15 王耘;张燕玲;史新元;乔延江;;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年04期
16 黄小平;;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年18期
17 何丽一;;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草药通讯;1976年11期
18 万峰峰;杨静;蔡慧侠;杨飞快;;坤灵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王耘;张燕玲;史新元;乔延江;;基于药性组合的中药性效规律研究框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贺帅;姚育发;张忠义;;应用超高压技术提取元胡中延胡索乙素的研究[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袁颖;金素安;何世民;车立娟;郭忻;;动静、刚柔药性辨[A];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蒋俊;贾晓斌;薛璟;蔡宝昌;吴皓;;萸黄连“以热制寒”药性差异性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敦静先;;药性词赋[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丽;肖永庆;张村;;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A];2010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暨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养生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村;李丽;肖永庆;;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储美娜;朱毅;陈国彪;;海南地不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A];海南省药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肖永庆;张村;李丽;;炮制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探讨[A];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学术论文集萃[C];2012年
11 贾玉梅;张帆;;枳实寒温属性的药性考证(摘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第七次临床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2 富同义;顾琳娜;;中药的“药性专长”探幽析微[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七卷(药学分卷Ⅱ)[C];2005年
13 富同义;顾琳娜;;中药的“药性专长”探幽析微[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14 周涛;;红曲菌的药性与鉴定[A];“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5 陶丽;陆茵;王爱云;陈文星;;试论组分中药的药性配伍[A];全国中药药理学会联合会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6 李磊;李洪军;;枸杞药理药性浅析[A];2005全国首届壮医药学术会议暨全国民族医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7 冯汉鸽;罗火昆;彭利霞;;HPLC测定痛风安颗粒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8 宋平顺;赵建邦;丁永辉;赵燕;;不同醋制方法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含量的影响[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洪战英;延胡索乙素手性药代动力学及元胡白芷配伍影响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王晓燕;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药寒热药性、药效及物质成分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杨波;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马腾文;8-烷基巴马汀同系物的合成与药理活性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5 周正礼;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1条
1 孙锦;双参通冠胶囊工艺放大过程中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2 李泽华;基于传统用药经验的延胡索乙素经鼻给药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3 孙婧;药性组合的配伍理论模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晓晓;豆科药物药性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吴佩盛;延胡索乙素吸收及代谢的立体选择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胡佳;中药夏天无的质量及应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王韵;中药寒热药性代谢组学判别模式的建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征;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中药寒热药性[D];西北大学;2011年
9 孙雪;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的九种西药寒热药性评价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张波;《中华本草》纯咸味中药性效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1 张娜;板蓝根群药物对小鼠有机阳离子转运体及药物代谢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田文静 谢鸣;方剂中的药性配伍探讨[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韩素芹;中药煎煮:应按药性确定方法[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沈元良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绍派伤寒传承工作室;药性探源说(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4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绍派伤寒传承工作室 沈元良;药性探源说(下)[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5 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 绍派伤寒传承工作室 沈元良;药性探源说(中)[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6 袁克俭;五谷杂粮有药性[N];健康报;2007年
7 程树元;何谓滥用中药所致“中药性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秦洋 山西新闻网记者 郭嘉伟;药会图两百年来首登台[N];山西日报;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