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LC-Q-TOF-MS/MS技术的七味通痹口服液化学成分分析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对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表征。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_(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七味通痹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指认出七味通痹口服液制剂中72个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氨基酸类、酚酸类及苯丙素类等,其中18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结论该研究为七味通痹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
|
|
1 |
鞠成国;王巍;贾天柱;;狗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
2 |
李皓翔;梅全喜;赵志敏;杨得坡;宋叶;郑依玲;;陈皮、广陈皮及新会陈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综合利用研究概况[A];2020第25届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9年 |
3 |
杨洋;杨光义;冯光军;黄冉;梅全喜;;附子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毒理学研究[A];2020第25届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9年 |
4 |
龚智宏;;基于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鉴定中药混合粉末中的化学成分及推测其所含药材[A];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CMSC 2018)论文集[C];2018年 |
5 |
钱伏刚;;落花生的化学成分研究[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
6 |
张振凌;张红伟;刘博;;制白附子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
7 |
谷硕;朱鹤;陈小姝;赵楠;王琦;;灰绒泡菌化学成分初探[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田晋;冯文娟;苏亚伦;吉腾飞;;万花木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9 |
王天山;刘冰晶;华淑艳;李天略;陈光英;;海南血桐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10 |
田玉红;张祥民;陈志燕;蒋宏霖;王维刚;;不同蒸馏时段的赤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A];广西烟草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
11 |
牛耀虎;丁永辉;王兰霞;李士博;张艳明;;超微粉碎对当归中基本化学成分溶出的影响[A];西北地区第六届色谱学术报告会甘肃省第十一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12 |
里艳茹;田冶;熊亮;朱梅;石建功;;粗壮润楠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13 |
徐方方;张晓琦;刘博;叶文才;;枳椇子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
14 |
魏倩;杨建波;王爱国;吉腾飞;苏亚伦;;茶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Ⅱ)[A];中国化学会第9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15 |
何玉环;王建超;张艳丽;宋楷;李孟;冯卫生;;辛夷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一届《药学学报》药学前沿论坛暨2015年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
16 |
谢先吉;张相宜;;紫苏子油的化学成分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17 |
王跃虎;何红平;刘开庆;沈月毛;郝小江;;竹节草的化学成分[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18 |
汪云松;何红平;杨靖华;吴煜秋;沈月毛;郝小江;;丽江毛叶黄皮化学成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
19 |
杨先国;刘塔斯;李钟;郑雪花;龚力民;;玉竹化学成分玉竹酮的研究[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20 |
宋小妹;蔡宝昌;;珠子参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