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中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皂荚干燥棘刺)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谱学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表征化合物的结构。细胞毒活性采用四甲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化合物对肝癌(Hep G2)、肺癌(A-549)和食管癌(EC109)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从皂角刺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滨蒿内酯(1)、异东莨菪内酯(2)和6-氨基-7-甲氧基香豆素(3)。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命名为皂角香豆素A。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2对肺癌A549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4.47μg/m L。
|
|
|
|
1 |
王兰;皂角刺与山皂角刺的鉴别[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年06期 |
2 |
汪涛,承伟,王佩琪;皂角刺药学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3 |
张敏,辛义周;皂角刺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J];齐鲁药事;2005年03期 |
4 |
曾伟刚;肖南;焦敏;郑桃英;;皂角刺取嚏治癃闭[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01期 |
5 |
李水福;卢立军;;皂角刺与山皂角刺的鉴别[J];中药材;1987年02期 |
6 |
刘邦玉;当前皂角刺的掺杂品[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年Z1期 |
7 |
税丕先;宋雪堃;庄元春;朱烨;肖顺汉;;皂角刺的定性鉴别[J];中国药房;2009年15期 |
8 |
鄢连和,李水福;皂角刺的真伪优劣检定[J];时珍国药研究;1997年05期 |
9 |
蒋志平;彭骞;何周康;;皂角刺的现代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8年05期 |
10 |
赵庆忠,谭亚非,闻家伦,杨德庆;一阶导数光谱法鉴别皂角刺与山皂角刺[J];中药材;1994年08期 |
11 |
邹世光,张琴;皂角刺临床应用点滴[J];中医外治杂志;1995年06期 |
12 |
王莹莹;刘伟杰;杜钢军;;皂角刺抗肿瘤的初步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
13 |
徐华;徐志瑛临床应用皂角刺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6期 |
14 |
刘艳明;徐青;薛兴亚;章飞芳;梁鑫淼;;中药皂角刺的化学组成及液相色谱研究[J];精细化工;2006年10期 |
15 |
陈海霞;肖顺汉;;皂角刺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
16 |
赵晶;王帅;金铃;;皂角刺与日本皂角刺的生药鉴别[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11期 |
17 |
李荣;肖顺汉;刘明华;;皂角刺抗肿瘤作用研究新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
18 |
徐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皂角刺治疗顽麻症举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05期 |
19 |
龚宁,董玉山,赵海双,王宁,董旭俊,傅建熙;皂角籽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20 |
徐哲;赵晓頔;王漪檬;陈晓辉;毕开顺;;皂角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